厚语境化在壮锦文化译介与传承中的应用
作者:杨琳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壮锦是壮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与云锦、蜀锦和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表达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的一个媒介和物质载体,曾是壮族人民居家、婚嫁、生育、走亲的必备之物。其图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全国在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经济和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有通过译介让更多人了解的价值和魅力。

  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要把壮锦文化的丰富内涵译介出来,需要把译文置于深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中翻译,这一点比较符合深度翻译的理念。当代哲学家夸梅·安东尼·阿皮亚曾提出,“以评注或附注的方式力图把译文置于深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中的翻译,显然有实行的价值”,中国香港翻译学学者张佩瑶提出,“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实现深度翻译的关键”,并提出厚语境化的原则。本文探讨通过厚语境化增厚加重源语言及其文化的氛围,深入其文化内涵,尽可能让源文化的信息在地点、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增量的四种具体处理方法,以保护民族文化特色、树立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

 

  方法一:地点信息增量

  在推广广西壮锦的一些博物馆、宣传片或册子里,有些展签、字幕或解说词在介绍地点时,一般默认游客了解所述地址,往往只有地名拼音,没有对应地名的行政区划单位。而对应英语版本却需要增加原文没有的语言文化信息,为外国游客深入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提供便利。如广西民族博物馆里壮锦主题展签中,有一处“大新壮族女服”,对应英文是“Female  costume  of  the  Zhuang  people  in  Daxin”。其中,“大新”是广西崇左市的一个县级城市。中国人尤其是广西人,几乎都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而对应英语采用对等信息翻译,却容易引起外国游客的困惑——他们并不知道,或者即便猜出是一个城市,也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行政区划单位。如果把“Daxin”翻译成“Daxin  county, Chongzuo  city”,便于外国游客一目了然,甚至可能为该处旅游业带来潜在机遇。同理,其他如隆林、龙州、西林、那坡等地点信息,皆可同样处理。此外, “岭南”的英译中,“South  of  the  Five  Ridges(including  Guangdong  and  Guangxi)”,显然也比拼音“Lingnan”更利于外国游客理解。

 

  方法二:文化信息增量

  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壮锦主题馆内有篇标题为“机杼声声”的解说词。其中提到“各种样式的织锦机满足了织造显花的需要”。织造显花是一种织造工艺(weaving  techniques),而不是泛指纺织的图案。对应英文一笔带过为“weavingpatterns”,字面意思“编织图案”,显然不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也抹杀了壮锦织造技艺中博大精深的“显花”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锦被中国人认为是外观最华丽、结构最复杂、工艺最考究、在古代最为贵重的织物,其工艺发展经过了从经线显花到纬线显花再到经纬线同时显花,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就牵涉这种技艺。那么,在处理译介信息时,就要考虑其文化书写问题。因此,如果英译处理成“convex  pattern  weaving(a  kind  of  unique  and  complicated  weaving  technique)”,增厚文化氛围,深入文化内涵,更有助于树立壮锦的文化形象,打造其文化品牌。

 

  方法三:身份信息增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百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完美阐释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尤其在边境不同地区,靠近边境,相对闭塞,各种旧的民族风情保留相对完整。当地居民自种棉花、自织壮锦、自裁布料、自穿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如崇左大新县,尽管历经时代变迁,许多村民却还保留着古老的轧花机和织布机,保留着彩棉的纺织技艺。不同族群的壮民穿不同颜色和款式的服饰,根据衣服颜色,分为黑衣壮、蓝衣壮和白衣壮等;根据衣服款式,又分为长衣壮和短衣壮。所以,壮族百姓衣服颜色和款式往往就能透露他们身份和生活习俗等各种信息。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展签上,“蓝衣壮蓝缎蝴蝶纹刺绣背带心”中,“蓝衣壮”直接用拼音翻译成“Lanyi  Zhuang”,不仅有碍外国游客理解,更不利于壮族文化中身份等信息的展现。因此,若能增厚加重语境文化氛围,处理成“Blue  garments  Zhuang  people”,或直接翻译成拼音,但在拼音后面括号加注这个信息,则效果立显。

 

  方法四:隐含信息增量

  有时一些中文句子偏向简洁,往往包含一些隐而未宣的信息,需要在译介过程中体现出来。如壮锦博物馆中介绍壮族民族服饰的石碑上“壮族服饰尚宽松简洁”,主语并非壮族的服饰,而是壮族人民在穿衣方面有该喜好。因此,英译中处理为“Zhuang  people  preferwearinglooseandsimple  clothing”要优于“Zhuang  advocate  loose  and  simple  clothing”。还有一张“广西少数民族及壮锦分布图”中一句解说词“通经断纬,纬线起花”,这里纬线起的花并非单纯指织出来的花朵的花纹,而是各种壮锦图案,可能是几何图形,也可能是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因此,英译文为“breaking  the  weft  through  the  warp  and  making  the  flowers  in  the  weft”,显然并没有把隐含信息提炼出来,容易造成误解。“纬线起花”其实应该是“weaving  various  patterns  in  the  weft”。如此一来,外国读者便能瞬间理解,壮锦是通过纬线来展现各种纹形图案的,壮锦文化也进一步展现了出来。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研究课题“深度翻译视域下壮锦文化书写的译介与传承”(项目编号:2022KY075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