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探究
作者:周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当代社会,教师已超过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定位,被赋予了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新时代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不仅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也对社会的文化传承和道德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仁者爱人、修己安人、师道共存、行为世范等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与新时代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传承中华优秀师道精神,积极探索构建适合中国教师的师德涵养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意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哲理和人文精神。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将这些文化精髓融入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既是提高教师个人品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新时代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关键举措,更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方式。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师风,是提升教师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仁爱”“诚信”“礼仪”等修身之道,可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重要的行动指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理念,不仅可在无形中培养自身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操,建设良好的师风,而且还可通过传统文化本质精神的传递,唤醒教师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加强教师的心灵关怀和生命观照,促进师德的有效转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为人师表”等核心内容可引导教师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使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培养自省的习惯,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约束、自我修正的内在机制,促进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师风,是建设新时代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的关键举措。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长期处于一种“伦理纲常”的模式中。而今,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时代师生关系也发生了深刻转变。面对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生同道”“仁者爱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中汲取育人智慧,通过以德施教、因材施教、情感传递的方式建立和谐稳固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促使其以更加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既要满足其知识需求,也要关照其心理发展,进而增强其育人能力、强化教育成效。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师风,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方式。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为教师提供了稳定而深厚的精神资源,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出更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这种以文化为基础的师德建设,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觉和责任感,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民族文化和精神价值观的传播者,他们的言行对于培育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路径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国教育发展永恒的课题。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师德师风,通过构建师德师风培训体系、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拓展师德师风实践活动积极推动传统师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要构建师德师风培训体系,深化教师传统文化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可为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体系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学校要善于从《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并结合现实教育环境,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培训,进而活化传统文化资源,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上,学校既要从《论语》《道德经》《传习录》等传承千年而不绝的中华经典中汲取道德思想和教育理念,也要从中国人民在长期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精神中挖掘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进而在师德师风培训中深化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强化师德师风修养的内驱力。在培训方式上,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班、研讨会和在线课程,并通过歌曲、书法、戏曲、影视、短视频等方式建立常态化、合理化的师德师风培训体系。同时,还可邀请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开展讲座或工作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多个角度融入至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中,实现培训机制融通化。

  要宣传优秀典型人物事迹,促进教师内化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风宣传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形成一个既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又能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良性循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且也能在日常教学和个人行为上更好地践行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从而使师德师风建设真正深入人心、深得人心。首先,学校可大力开展优秀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活动,不仅要在校园宣传栏张贴典型人物事迹、设置师德师风宣传专栏,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也要顺应时代,利用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数字Flash动画、沙画故事、微宣讲等多种形式可视化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从而使教师在浓厚的氛围中涵养传统文化底蕴。其次,学校还应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在校园范围内评选和表彰优秀教师,并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评选和表彰机制,明确评选标准和流程,不仅要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涵盖其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以及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践行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树立师德师风典范,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让优秀的师德师风浸润每位教师的灵魂。

  要拓展师德师风实践活动,引领教师践行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浮在表面,而是应落实到实践,引领教师在日常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于行。首先,学校可组织教师实地参观雷锋纪念馆、红色博物馆、革命遗迹遗址、先进典型教育基地等,引导教师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从而培养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操。同时,学校还可鼓励和支持教师发起或参与文化传承项目,如校园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文化研学旅行、传统节日风俗研究等。通过这些项目,教师不仅能够深入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培养其文化自觉和道德修养。其次,学校应当主动推进“师德师风校园行”项目,激发教师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和活动筹划之中,例如组织庆祝传统节气、古典文学朗诵竞赛、手工艺制作体验等。在这个过程里,教师既是活动策划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学习者,通过参与和体验活动,教师可充分体悟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观念、廉洁文化等,进而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作者系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副研究员;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项课题“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师范生师德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ZJY05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