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洋教头”刘子杰和他的“豫知音”
栏目:聚焦
作者:金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台上有范,台下爱笑。“95后”小伙儿刘子杰是河南豫剧院青年团老生演员,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教留学生学唱“豫剧”,被朋友戏称为“豫剧洋教头”。从2017年开始,短短几年中刘子杰已给400多名留学生上过豫剧课,还帮他们制作纪录片、拜名师、登上戏曲舞台。这些留学生中,有人在河南卫视王牌戏曲栏目“梨园春”中获得年度大奖,有人得到央视、河南卫视、天津卫视等各大媒体的追踪报道。

  日前,在繁忙的演出间隙,刘子杰和记者聊起了他和留学生“豫知音”的故事。他说:“我有一个想法,不一定会实现,但我想让中国的戏曲唱到世界各个角落。”

  结识刘汴京 艺术都是相通的

  上过央视,登过北京、上海的大舞台,多次和戏曲名家李树建同台演出。说起学豫剧、唱豫剧的留学生,来自喀麦隆的刘汴京最为观众熟悉。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子杰结识了刚到中国的刘汴京。那时刘汴京就读于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他热爱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武术,结识刘子杰后,更是迷上了豫剧。不过要学豫剧,不仅要过普通话这一关,还要学河南话和豫剧声腔。

  “教起来太难了,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几乎要崩溃了。”是恩师李树建的一段话鼓励了刘子杰,师父说:“你一定要坚持。长时间干一件事就一定会出彩!”

  2017年底,有电视台了解到刘汴京学豫剧的故事,主动到开封跟拍了半个月。2018年,刘汴京拜李树建为师,和刘子杰成为师兄弟,学会了更多的豫剧唱段。2019年,刘汴京在刘子杰的指导下参加河南卫视“梨园春”擂台赛,从海选、小组赛、月赛、半决赛、总决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梨园春”年度银奖擂主。刘汴京拿奖,刘子杰和他一样高兴,“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2017年开始,一路坎坷,一路走来。刘子杰说,那时候站位也不高,后来渐渐感觉有点意义了,“我们一直说文化自信,通过什么展现文化自信呢?我现在经常跟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可以到意大利学歌剧,为什么外国人不可以来中国学戏曲?艺术都是相通的”。

  遇到丹尼尔 不容易,不简单,不放弃

  如何让更多留学生接触到豫剧?2019年,刘子杰开始策划让豫剧教学在高校里扎根,让留学生在学校里像上正课一样正儿八经地学豫剧。

  刘子杰联系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一所专科院校,但有资质招收留学生。在刘子杰的推动下,学院筹划成立河南豫剧国际传播中心,还给了两三百平方米的教室用作教学。不巧当年赶上新冠肺炎疫情,中心一直到2021年8月才正式揭牌。受疫情影响,学校留学生只有三四十人。作为必修课,刘子杰每周给留学生上两次课。此外还有小课,谁有兴趣,单独开小灶。

  遇到丹尼尔,已经是2023年上半年了。那是中心最低谷的时候,只剩下了两个留学生。之前的留学生毕业回国了,新的留学生还没有来。丹尼尔来自赤道几内亚,一开始并不喜欢豫剧,是被硬派过来的。第一次见面丹尼尔就问:“刘老师,我为什么要学豫剧?我可以选择不学。我家里穷,学习土木工程,毕了业就能回去赚钱,学豫剧有什么用?”

  刘子杰被问住了。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能鼓励丹尼尔先学一节课试试。可是丹尼尔并不准备认真学,上完课还附带了一个条件:“刘老师,学戏这么辛苦,你晚上请我们吃饭吧。”刘子杰说:“中。”可是吃了大盘鸡,第二次上课,他依然不好好学。

  如此反复,一个来月,只要上课,就要请吃饭。当时也没有更多留学生可教,刘子杰只能耐着性子,尝试跟丹尼尔交朋友。后来丹尼尔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了:“刘老师,我知道你是自己掏腰包请我们吃饭的,我考虑了,我要好好学。”

  从第九节课开始,丹尼尔变了。“他有天赋,聪明得很,学起来真不一样。”说起丹尼尔,刘子杰赞不绝口。刘汴京学豫剧时,刚到中国时间不长,中国话都说不好,而丹尼尔学豫剧时,已经在中国多年,能用普通话顺畅交流。此时刘子杰已经积累了教学经验,指导起丹尼尔轻车熟路。

  通过豫剧,丹尼尔认识到戏曲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了解了生旦净丑、四功五法、一桌二椅的中式美学。2023年,刘子杰为丹尼尔编导了一部微电影——《丹尼尔的豫之音》,记录了他从零基础学豫剧,到对豫剧产生热爱,通过豫剧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还有中国的美食。这部片子后来参加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第三只眼看中国”,从全世界五万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优秀作品奖。

  拿到获奖证书时,刘子杰热泪盈眶,此时他又想起师父李树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走最难走的路,干最难干的事,做最精彩的人。”在豫剧的对外传播上,刘子杰自己又总结一句:“不容易,不简单,不放弃。”

  送别马悠 什么时候再一起吃面?

  通过与留学生的接触,刘子杰摸索了一套教外国人唱戏的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先交朋友,先让留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刘子杰和留学生们亦师亦友,把兄长的关爱、老师的关爱融在一起,把感情化到留学生身上,大家如同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在玩的同时就把戏学了。

  有相逢就有分别。正因为和留学生建立了亲兄弟、亲兄妹般的感情,离别时也就特别不舍。

  刘子杰有个师弟,马悠,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毕业回国前,刘子杰请马悠吃饺子,还道出了其中的门道:“上车饺子下车面,送别朋友要吃饺子,为朋友接风要吃面。你吃了这饺子,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吃面呢。说不定这辈子都吃不上了。”说完两人抱头痛哭。

  马悠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豫剧班班长,组织能力很强,什么事情交给他做刘子杰就不用操心了。马悠嗓音条件不是多好,但一直坚持学豫剧。

  马悠走后不久,有一天突然联系刘子杰,原来他又回中国了,他喜欢中国,希望留在中国,这次先在南京过渡。不长的时间里,马悠还在南京的高校里组织了留学生戏曲社,他说:“我有机会就回河南,再到郑州一起吃面。”刘子杰这才想起之前的约定:“真想不到这么快又能见面了。上车饺子下车面,咱们吃面去。”

  从刚开始没几个人愿意学,到现在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河南高校,陆陆续续几百个留学生加入了豫剧学习的队伍,刘子杰就用两个字形容——幸福。他说:“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感觉特别幸福。”

  发现刘黄河 多培养几个学豫剧的留学生标杆

  2023年10月,新学期开始。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豫剧大课已经有了100多人。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刘黄河就在其中。刘子杰注意到刘黄河嗓音特别好,而且每次都坐第一排。有一次他出差没上大课,刘黄河还发短信问:“老师,什么时候再开课?”这时候刘子杰意识到,光上大课不行,要组建“尖刀班”。

  尖刀班20来人。在班上,刘黄河又是学得最好、唱得最好的一个。不到半年,刘黄河就学会了《大登殿》《花木兰》《红灯记》《朝阳沟》中的四段经典。通过这四段戏,他也学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化。

  刘黄河学戏的时机也好。2023年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聘请李树建担任客座教授,在学校举行收徒仪式,6个外国徒弟中就有刘黄河。刘黄河唱得好,李树建也很鼓励她。2024年初,李树建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在上海录制节目、在上海豫园举行驻场演出,都带着刘黄河。

  “汴京当时正在准备博士论文,所以我们就力推黄河。我自己都没上过央视,每次都让他们上。”刘子杰说,必须打造几个学豫剧的留学生标杆,让他们带动着去传播豫剧。

  今年刘子杰正计划着要为留学生创排一部原创剧目:“中国戏曲史上,还没有老外来演剧的。我们所有人都在摸索,希望找专业的编剧,排演豫剧情景剧,把当代的故事搬到舞台上,甚至在全国公演,宣传中国文化,宣传中国人的当代精神。”

  回望初心,这个生于安徽宿州的小伙儿可能怎么都想不到,他会因为豫剧遇见这么多洋知音。刘子杰记得父亲曾跟他讲过,他从小就喜欢戏,当时家里有一台电视机,晚上正睡觉的时候,只要一放戏曲,他立马就精神起来了。9岁那年,母亲去世。因为贫困,他后来到河南学戏,进入河南省王希玲艺校,学校为他减免了一部分学费。2014年4月,刘子杰拜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为师,拜师之后,李树建又为他承担了半年学费。因为传播豫剧,刘子杰获得了一些荣誉,当选了共青团十九大代表,这些让他更感有使命、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播豫剧。

  展望未来,以梦为马,刘子杰希望能建设一批中外交流的文化项目,培养一批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河南甚至在全国高校的留学生中去推广豫剧。说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是我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期待更多青年演员加入这一行动,就像恩师李树建说的,戏曲人抱团取暖,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到一起,让更多的留学生学习豫剧”。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