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之后,川渝两地随即建立了“巴蜀电影联盟”,并启动实施“巴山蜀水情”电影工程,联合打造具有巴蜀文化特色、展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就的巴蜀电影高地。以峨眉电影集团为代表的四川电影力量积极响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通过立足巴蜀文化,创制电影精品,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巴蜀文化题材一直是峨眉电影集团的重要创制方向。名戏、名人、名著、名胜……异彩纷呈,在银幕上描绘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巴蜀画卷。
川韵流芳银幕馨
川剧艺术博大精深,为电影创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及素材。创制川剧电影是峨影建厂以来的品牌特色之一,既传承着厚重的巴蜀历史文化传统,又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探索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峨影厂成立后创制的第三部影片《乔太守乱点鸳鸯谱》(1962年)就是一部精彩的川剧电影艺术片,以成都青羊宫为外景,演绎了三对才子佳人在花会上相识相爱的奇趣故事。该片上映后深受观众欢迎,并输出到东南亚国家放映。
改革开放后,峨影厂重振旗鼓,摄制出品的川剧电影艺术片《川梅吐艳》(1979年)由三部川剧折子戏组成,颇受好评。相较于近年流行的“单元电影”,该片可谓峨影厂在电影类型上的一次超前探索。
此后,峨影厂在川剧电影创制上的突出成就,首推与“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成功合作。魏明伦编创的《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三部剧作曾连获全国优秀剧本奖。峨影厂分别改编摄制成影片《梨园传奇》 (1982年)、《四姑娘》(1982年)、《巴山奇冤》(1984年)。
为促进川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峨影集团近期再次摄制出品了川剧电影艺术片《巴山秀才》,呼应“执政为民”和“反腐倡廉”的时代主题。该片由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领衔主演,张忠执导,从舞台到银幕历经长时间精细调整,以光影艺术尽展川剧魅力。
人杰来往相辉映
司马相如、卓文君、李白、杜甫、薛涛、苏轼、陆游、郭沫若、李劼人……这些古今巴蜀名人是四川电影创制的宝贵资源。他们绽放的巴蜀文化之光在中华文明的星空中异彩纷呈。峨影集团多年来努力将传承巴蜀文化与宣介历史名人相结合,在打造银幕精品中不断总结创制经验。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名人入川出川,足迹遍天涯。因此,电影创作者需要以放眼天下的广阔视野来审视巴蜀名人的时代价值。峨影创制的《风流千古》(1981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1984年)等电影故事片都曾收获不俗反响。影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讲述了这对伉俪缘起临邛古城的浪漫爱情故事。在他们的传奇故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四川人民自古以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对近现代巴蜀名人中英雄形象的塑造,也是峨影创制爱国主义影片的重要选题。
讲述乐山籍文豪郭沫若传奇事迹的电影故事片《戎马书生》(1990年)侧重展现这位一代文豪的戎马报国之风,选题切入点可谓独辟蹊径。峨影集团近期筹拍的电影故事片《南海英雄李准》则讲述了广安籍清末爱国将领李准收复东沙岛,率舰队对南海实现首次巡视,确立中国主权,并得到国际公认的历史故事。
名著传承可铸魂
巴蜀文脉源远流长。巴金、李劼人、阳翰笙、艾芜、阿来等现当代四川籍作家奉献的名著,既是镌刻巴蜀精神的优秀结晶,又是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上佳读本。峨影建厂以来,在改编四川籍名家名著方面眼光独到,尽显本土优势。
《草莽英雄》是宜宾高县籍剧作家阳翰笙自童年起就开始构思的电影剧作。抗战时期,阳翰笙创作成同名五幕话剧,在抗战胜利后上演,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夕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革命斗争。家乡的峨影厂深知阳翰笙先生对该作的念念不忘之情,将之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并于1986年公映。影片《草莽英雄》在北京试映时广获好评。阳翰笙先生在审片后评价“影片有川南特色、川味,和儿时的记忆相似”,并感叹“终于圆了我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梦”。
影片《草莽英雄》(1986年)是在英雄壮歌中圆梦,影片《狂》(1992年)则是在市井风情中传神。《狂》改编自成都籍文学名家李劼人的著名小说《死水微澜》,以清末成都为背景,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20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历史巨变。祖籍泸州合江的凌子风导演与峨影厂合作,执导拍摄了该片,该片主要场景选定在合江县尧坝古镇,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作。
近年来,峨影集团与川籍作家们的合作愈加珠联璧合。根据阿来小说《狗孩格拉》改编摄制的影片《随风飘散》(2020年)就喜获2021年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影片与原著相映成趣,是峨影追求的最佳效果。
胜地繁华文旅兴
川渝两地近年合作推动文化旅游创新改革,共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形象,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发力。而峨影集团在围绕巴蜀名胜创制电影作品、推广品牌形象方面亦有丰富经验。多年来,创制的许多影片对巴蜀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行了深入阐释和广泛发掘,成为体现中国精神、具有巴蜀特色的文旅名片。
以静养心、平和处世,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调养心神、缓解焦虑的一道“天机”。电影故事片《天机》(2006年)以遂宁市高峰山的名胜奇观为背景创作而成。片中,一位当代女性探访高峰山“八卦迷宫”,牵引出一段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悲情往事。该片对蕴藏在“八卦迷宫”建筑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解读,道破天机传佳话,准确诠释了遂宁创建养心文化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
位于广元市剑阁县的翠云廊,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此考察古蜀道发展历程和翠云廊整体情况,要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峨影集团与广元市旅游局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昭化晓月》(2010年)由抗战时期青年学生经古蜀道入川讲起,将一个流传在广元的真实爱情故事娓娓道来。剧情上设置今昔双线,将古蜀道的曾家山、明月峡、皇泽寺、千佛崖、昭化古城、大朝古道、剑门关、翠云廊等名胜尽揽片中。
峨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梅表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电影艺术激活巴蜀文化生命力,峨影集团有历史经验,也有新时代的创新意识,体现出国有电影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峨影将围绕三星堆、苏东坡等题材继续创制电影精品,厚植文化情怀,努力在银幕上传承文化遗产。”峨眉电影集团已将以三星堆和成渝双城为重点的巴蜀文化,确立为集团的四大题材创制方向之一,更加绚丽多彩的巴蜀画卷将在银幕光影中徐徐铺展。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二级文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