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区播撒文艺志愿的种子
——江苏省文联赴盐城、宿迁革命老区开展惠民演出
作者:苏雯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围绕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江苏省文联先后组织文艺志愿者赶赴盐城、宿迁,在盐都潘黄、射阳特庸、宿城龙河、泗阳三庄等革命老区为当地群众送上4场精彩的惠民演出。

  盐城:重温新四军的革命故事

  盐都区潘黄街道以潘克、黄炜两位革命烈士而命名,射阳县特庸镇以革命烈士胡特庸而命名,在这两片红色基因浸润的土地上,革命故事代代相传、革命传统生生不息。

  在盐城,广为流传的是新四军的革命故事。3月29日至30日,江苏省文艺志愿者走进盐城,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江苏省文艺志愿者走进老区盐都潘黄、老区射阳特庸惠民演出。活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文联主办。

  “一声布谷啼,春风十万里;枝头桃花红,陌上杨柳绿;这方才播种,那边又开犁;燕子飞来了,衔来满嘴泥……”在由白云升演唱、盐城市歌舞剧院伴舞的《春风十万里》中,惠民演出拉开序幕,春天的盎然生机洒满革命老区。

  新四军纪念馆里陈列着烈士王海纹生前最爱的一件旗袍。16岁那年,原名俞中和的进步女青年王海纹就走上上海街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来,王海纹离开家乡上海来到苏北盐城投奔新四军,她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成为一名新四军文艺战士。1941年7月,日伪军集结两万多兵力,发动对盐阜地区的大扫荡,鲁艺师生奉命随军部转移,7月23日凌晨,刚行至建湖北秦庄一带的他们遭到了日伪军的包围,手无寸铁的师生奋起反抗。20多名年轻的师生用生命换取了他人的生机,王海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7岁。直到1986年,王海纹的家人才知道她已牺牲。“姐姐俞启英将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王海纹的旗袍和一枚镶有她头像的纯银戒指捐赠给了新四军纪念馆。如今,这件旗袍也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徐钰淇、张越的分别宣讲下,《一件旗袍的故事》感动着观众。

  淮剧作为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一带。“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这首流传于盐城沿海地区的民谣记录了盐阜地区千百万民众在以宋乃德为代表的新四军领导下,修筑海堤的历史传奇——“大堤之上脚步站稳,面海而立屏息凝神,心如石基人如桩根,吼一声,大黄海。又爱又恨,堤毁共命,堤在共存。”王雷在淮剧《宋公堤》选段中,生动再现了这段人与自然的抗争史。而盐阜民众为表达对共产党爱戴所立的“宋公纪公碑”,如今也陈列在新四军纪念馆里。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风趣生动。姜庆玲表演的扬州评话《陈毅过江》讲述了新四军准备挺进苏北,为促成与盘踞在泰州的李明扬、李长江联合抗日而渡江谈判的故事:在老交通员张有福带路下,陈毅一行乘船夜闯长江,机智勇敢地同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和伪军巧妙地周旋,终于顺利过江,到达泰州。“这是我为这次演出特意准备的选段,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说这样的故事的。虽然段子很简短,但是在创作中、在舞台上时,我所怀有的是崇敬之情,我想通过扬州评话的艺术形式把革命故事一直宣讲下去。”姜庆玲说。

  站在盐城的红色土地上,文艺志愿者们用行动实践着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舞蹈讲述了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的爱情故事。赵纫兰受到李大钊先生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他们从青梅竹马到患难与共,从相濡以沫到生死守望……”在谈及舞蹈《生命守望》时,李佳娴和胡兴东说。在两位青年舞蹈演员心里,来到革命老区,不仅是要传递红色精神,更是要用优秀作品服务好基层群众。

  此外,江苏省杂技团表演的杂技《丫丫戏鼓——蹬鼓》,严慧表演的魔术《幻彩魅影》,夏诗雅、夏荣表演的《淮歌串烧》,白云升演唱的《咱老百姓》,朱泯沿的盐阜说唱《荡里的小伙在成长》均给观众带来艺术的享受,现场掌声连连。文艺志愿者们唱出了人民最朴实的情怀,演出了新时代下的人民活力,以及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姜尚孜、薛存己共同演唱《不忘初心》,信仰的火炬、坚守为民的初心、砥砺报国的志向——新时代青年用歌声传递他们牢记的嘱托。

  宿迁:赓续革命红色基因

  宿城区龙河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的故乡,泗阳县是新四军军史上“创牌子战役”——程道口战役的发生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程道口烈士陵园就坐落于此。两地革命传统深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6月17日至18日,江苏文艺志愿者赶赴宿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优秀文艺成果共享工程”,实施江苏省文艺志愿者走进老区宿城龙河、老区泗阳三庄惠民演出,活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在宿迁市歌舞团的《春》和泗阳县黄梅戏艺术协会的黄梅戏《黄梅花开新世纪》的舞动中,两地惠民演出分别拉开了序幕。对于文艺志愿者来说,能够来到革命老区重温革命历史、讲述革命故事显得意义非凡。

  “投笔从戎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炮兵先驱威震神州万古流芳”,这是朱瑞将军纪念馆内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这位“战地炮魂”奋斗不止的一生。朱瑞将军曾说:“我在苏联学的是炮兵专业,一直想干炮兵这一行,过去没有条件,现在延安办了一所炮兵学校,我想到炮兵学校当教员,为发展人民炮兵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毛主席对朱瑞的革命工作态度十分赞赏,紧握着他的手说:“苏联有炮兵元帅,你就做中国的炮兵元帅吧!”——在何奕甄《信仰的力量》的宣讲中,朱瑞将军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生动再现。而戈娟、张金贵的苏北琴书《血奶》,通过讲述朱瑞将军的爱人陈若克“滴血喂奶”的感人事迹,让老一辈革命先烈为追求真理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再次得到升华。戈娟作为长期参加文艺志愿演出的演员,她说:“希望通过《血奶》,让人们更能够了解老一辈先烈的高尚精神,也希望通过一场场文艺志愿演出,将文化艺术送到百姓身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举行,城楼中央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就取自毛主席和朱瑞的合影;2024年10月1日,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举国欢庆,神州呈祥。“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抚平冉冉逝去的光阴,又见过去岁月如歌的年轮。一页页,一篇篇刻骨铭心的画面,我心驰神往,不懈地追寻,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亢怿的女声独唱《映山红》、王谦的男声独唱《追寻》带着观众回望广大革命先驱为了真理和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年代。

  红色的故土,革命的老区,正是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才有了如今的盛世繁华。迈入新时代的宿迁革命老区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振兴的乡村有着不一样的景象。宿迁市歌舞团表演的舞蹈《丰收渔鼓》,舞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戈娟、张金贵的苏北琴书《走亲戚儿》,悠扬的琴声,浓浓的乡音,获得现场掌声满满。

  柳琴戏与淮海戏皆为江苏地方戏种,历史悠久。柳琴戏盛行于苏鲁豫皖地区,深受百姓群众的欢迎。“桂花我坐在驴身上,上下打量俺的少东家,我看他燕麦草帽头上戴,蓝色丝带腰中扎”,王晓红的柳琴戏《走娘家》,诙谐的曲调,“接地气”又“入人心”的表演,把百姓的日常生活展现得活灵活现。许亚玲、徐建军在淮海戏《回娘家》中,唱出了另一种“回娘家”情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湿透衣衫我疼心上。清晨起我用麻油大蒜拌黄瓜。和了两碗面须子,还烙块蛋饼放葱花。”细腻生动的情节,一句一顿之间无不带着淮水河畔平常百姓家的乡土气息。

  水袖长衫、淮腔淮调、古韵新唱,夏诗雅、夏荣的《淮歌串烧》,串起了“茉莉花”“声声慢”“上春山”等经典歌曲。吕少明、钱麟的相声《国粹异彩》,左清华、冯竹的杂技《青春恋曲——滚杯》,以及由盐城市大丰区文化馆带来的舞蹈《秋熟》,展现出如今的多彩生活;亢怿、王谦合唱《再一次出发》则表达了属于新时代人们的责任担当。“多种艺术形式轮番上演,让大家伙大饱眼福。这样高质量的演出能在家门口上演,对于喜欢文艺的阿姨们来说,别提多开心了。”来自龙河镇的观众李女士说。

  在如今的江苏革命老区,当地百姓仍在不断传颂着王海纹“一件旗袍的故事”、“宋公纪公碑”的历史、陈若克“滴血喂奶”的故事、炮兵先驱朱瑞将军的事迹,时至今日依然鼓舞人心。倪俣宣讲的《守岛人》,讲述了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整整32个年头守卫在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表现出守岛卫士的凛然正气:“‘岛’的背后是‘家’,是咱们的‘国’,每个人的心中,都耸立着一座巍峨不屈的‘岛’。”现场观众说:“抑扬顿挫的朗读就好像‘撞’进了我们心里,我们会将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铭记在心,传承下去。”

  在盐都潘黄、射阳特庸、宿城龙河、泗阳三庄等革命老区开展惠民演出,不仅让革命老区的群众在家门口感受文化的盛宴,江苏省文联还通过现场直播让文艺志愿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据统计,在盐都潘黄、射阳特庸、宿城龙河的3场演出直播共184万人观看。而对于现场观看演出的群众来说,丰富的文化大餐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大家都期待以后身边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