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
文艺著就“百千万工程”大文章
栏目:新思享
作者:古梁金  来源:中国艺术报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5月10日,“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印发《2024年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要点》,全面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明确要求发挥群团组织力量。作为群团组织的文联,责无旁贷担起这个任务,积极主动作为,团结带领全省文艺工作者倾情描绘“百千万工程”的宏伟实践,凝聚团结奋进的思想力量,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向前,文艺工作必定大有可为。

  闪亮的时代,光辉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广东“百千万工程”由此应运而生。“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广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壮丽画卷,必然作为广东文艺文联工作的中心大局。

  如何更有效地做好文艺工作,推进文联高质量发展,这是以文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课题。文联组织作用发挥如何,事关文艺工作成效,只有充分发挥文联的职能作用,才会产生“聚沙成塔、串珠成链”的最大效用,才能最广泛地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用生花妙笔著好“百千万工程”这篇大文章。

  要在优势塑造上下功夫。“百千万工程”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显著的组织优势和鲜明的专业优势,组织动员广东文艺界以及文艺工作者为完成中心任务而不懈奋斗。

  要在团结引领上下功夫。广东文艺战线是广东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广泛地把各领域各层级的文艺工作者团结起来,凝聚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澎湃力量。文联本职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当前文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文艺两新”集聚涌现,只有创新工作方式,建立更优质的服务模式,畅通联络渠道,拓宽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延伸工作手臂,才能汇聚文艺战线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力量。

  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改革是文联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要在结构优化、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方式上发力,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条件和传播手段的深刻变化,因应文艺工作环境、任务、内容、渠道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文联工作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唯有创新才能推陈出新,才能催生更多精品力作。开展“百千万工程”的文艺创作、展演、传播活动,要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上融合创新,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努力探索从内容到形式、从观念到手段、从意境到技法的多层面突破,把“百千万工程”的文化意蕴表现出来,让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要在出作品、出人才上下功夫。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最大的助推力来自于文艺作品,这是讲好新时代广东故事的良好载体,蕴藏着特定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审美追求,有利于增进情感、产生共鸣、凝聚民心。繁荣文艺创作需要文艺人才,“百千万工程”是文艺创作的“富矿”,饱含许多好素材、好故事,但再好的故事都需要有会讲、善讲故事的人,需要一支宏大的文艺工作者队伍。推进文艺创作和人才培养,是繁荣发展广东文艺事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职责。

  “百千万工程”扎根岭南大地,孕育新时代的“城乡巨变”,为文艺工作开辟了广阔天地。下田干活要趁劲,要拿出干头号工程的力度,形成干头号工程的势头,带领全省文艺工作者深情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鲜活生动诠释广东精神、风骨、气韵,以更优质的文艺供给,唤起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热烈的向往,集聚起排山倒海的力量,万众一心去创造新征程广东的宏伟事业。

  开展文艺惠民,丰富群众文化新生活。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倡导扶持文艺志愿服务,形成铺天盖地的声势,让交相辉映的文化魅力转化为“百千万工程”建设活力。要深入贯彻中国文联、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的《“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组织动员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要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组织举办各种主题性文艺活动,开展艺术特色县镇村创建、文艺名家下基层“深扎”、乡土文艺能人培养三大行动,实施群众文化活动“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创建活动,激发乡村文化振兴蓬勃活力。要推动志愿服务下基层、惠民活动走基层,从导向引领、资源下沉、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开展省市县三级文艺工作者挂点联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基层宣讲、慰问演出、作品展览、培训讲座等方式,推动文艺志愿服务贯通县镇村。要完善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吸纳民营艺术机构及组织参与文艺志愿服务,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等主题文艺活动,打通以文艺形式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现实题材,展现蓬勃建设新气象。抓好文艺创作,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时代脉搏。“百千万工程”作为惠民的工程、共建幸福的工程,既有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图景,也有火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建设,都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去记录、去抒写、去讴歌。要注重发挥文联及文艺家协会的组织资源优势,注重结合自身优势和各艺术门类特点,组织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百千万工程”建设一线,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将笔触聚焦改革先锋、创业强人、乡村能人、道德楷模以及各行各业追梦圆梦的人,讲好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提能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要着力引导推动高质量文艺创作,建立健全文艺创作工作机制,成立文艺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对“百千万工程”重点主题开展创作活动,建立年度重点创作目录,统筹协调文艺创作各环节,创作生产更多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的优秀作品。

  扎根广袤乡土,塑造和美乡村新美学。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必然要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内生动力。要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文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围绕“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用文艺形式反映广东农村大地的新风貌新气象,让全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充分利用影视艺术直观生动描摹乡村图景的独特优势,加强乡土类主题文艺创作,以影视剧本创作、故事化访谈、场景化构建等方式手段,立体鲜活地塑造新时代广东农民形象,展现建设和美乡村的蓬勃干劲和农业提质增效的创新精神,让乡村文化的根脉生生不息,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要注重展现和美乡村文化魅力,加强乡村风俗题材的文艺创作,运用情境化、代入式的艺术表达,经由美景、美食和美好生活,去挖掘那些饱含浓浓乡愁的传统建筑、民间技艺和民俗礼仪等,拓展延伸乡村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特色品牌,促进农文旅协同发展。

  推动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价值新共振。广东有着丰厚的岭南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丰富集中、历史文化名人辈出,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要立足区域的独特文化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利用建筑艺术特色、历史名人效应、绿美生态环境等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如湛江韩江、梅州韩山森林公园、肇庆端砚、惠州瘦西湖等,开展挖掘梳理、物化呈现、大众传播工作,解读好城乡建设的文化内涵。要把城乡建设与传统文化有效嫁接,将岭南优秀文化渗透到建设中,依托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等资源,融合县域产业、农村产业打造文化艺术产业。要结合城乡的建设规划,扶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艺术集群,开展广东“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创建活动,将文艺人才最广泛地吸纳进来,推动艺术骨干驻县进镇入村,让艺术之花在乡村火热绽放。要引导发展文艺新业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引导管理,抓好“文艺+”服务的内容生产,用新媒体、新技术与文艺融合,强化艺术表现,推动优秀文艺作品宣传推介,展现城乡旧貌换新颜的生动局面。

  加强协作联动,拓展文艺工作新实践。“百千万工程”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广东全省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跨域协同共护。要着力搭建“大文艺”工作平台,积极争取各方资源支持或资助,特别是要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主动贴近、联合协作,为开展系列主题文艺活动蓄能借势。要将遍布城乡的文化设施作为文艺服务基层的“桥头堡”,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中心等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娱乐机会,让文化熏陶与百姓烟火相映成趣。要借鉴浙江“艺术乡建”先进经验,主动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农产品文创设计,艺术涂鸦多彩墙绘扮靓村庄,举办农村艺术教师专业培训班,赋能乡村振兴的艺术乡建之路。要紧贴城乡产业发展,将“文艺+”延伸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并将文艺与旅游、农业、科技相结合,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的强镇强村。要加强与基层群众联动,引导基层群众自办文艺活动,为群众搭建自娱自乐的文化平台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激发群众文化的内驱力。要面向社会大众开展视频、摄影、微电影、微短剧等乡村主题文艺活动,发动民间传播力量,建立主流媒体密集宣传、社交自媒体接力传播的宣传矩阵,使“百千万工程”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时代大潮滚滚而前,“百千万工程”壮美风光毕现。最新最美的画、最嘹亮最深情的歌,都由广东人民在生机勃勃的岭南大地上创造而来。这蓬勃的气象、激昂的乐章,无不感奋广东文艺工作者、文联工作者跃马向前,为着新时代的光辉事业去追光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