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演播技术对播音主持的影响及启示
作者:周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在播音主持领域,以虚拟演播技术推出的AI主播,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突破的生动缩影。目前,打开手机直播平台,已经可以刷到不少AI直播间。客观上看,虚拟播音主持的应用,能够提升内容播报的精度、丰富内容播报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播音主持行业的生态,给传统播音主持从业者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与启示。

  一、虚拟播音主持的创新与特征

  虚拟播音主持是以数字技术创建的虚拟形象,包括新闻类虚拟主持人、娱乐类虚拟主持人、直播类虚拟主持人(AI主播)等,它可以模拟真实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和动作,从而实现各类需求和场景的主持活动。在一部分人的印象中,AI主播的播音是僵硬的,缺少变化,也缺少感情。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模型训练和深度学习之后升级的AI主播,对真人的音质、音色甚至气息都能再现得惟妙惟肖。和真人播音主持相比,虚拟主播在成本控制、个性化订制、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

  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虚拟播音主持能够严格执行播报方案,准确表述海量数据信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因此在程序性、重复性强,模板、精度要求较高,个性化、艺术化要求不那么高的场景里大有用武之地。作为人格化的程序,AI主播在形象、声音、风格等方面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订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观众的需求,让节目更具吸引力。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AI主播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更好地实现人机互动功能,与观众进行实时交流。特别是,AI主播作为数据的产物,它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观众的数据,包括浏览时长、在线时段、点击频次、互动方式等,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并根据观众的兴趣偏好和行为模式进行智能推荐,优化主播内容和制作策略,提高观众黏性。

  虚拟播音主持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智能播报数字人的应用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释放人的感官,提高了工作效率,它让人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改变了信息的采录、生产、传播、交流和反馈的方式,人们进入了一个智能时代;随着短视频的流行,使得虚拟播音主持更加大众化和丰富化,它让人们意识到播音主持原来可以如此地贴近日常生活,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大数据技术使得虚拟播音主持的交互性增强,虚拟主持人能够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提高了节目的触达率和观众的体验感,让人们看到了人机互动的更大可能……也许现在断言传统主持人是否会被虚拟主持人取代还为时尚早,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虚拟播音主持异军突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二、虚拟播音主持的不足与传统播音主持的优势

  与此同时,目前虚拟播音主持作为新型传播样态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面临诸多困境,即:播报形式单一、播报范围有限、播报缺乏感情等,而这些方面正是传统播音主持从业者具有的优势。对此,传统播音主持人要扬长避短,主动发扬自身优势,有效化解虚拟播音主持带来的挑战。

  首先,虚拟播音主持不善于制造情感共鸣。以新闻播报为例,内容准确是新闻传播的基础,但能否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是实现传播效果的关键,如果没有情感投入,再精确的播报内容也容易让人感到味同嚼蜡,难以获得受众的认同。在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对象之间深入、感性、真诚的交流是主持工作的重点,这种交流可以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实现节目制作的宗旨。这种建立在情感共鸣基础之上的交流,是传统播音主持的长处,“程序”也许能够合成快乐、悲伤等表情,但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情感共鸣。

  其次,虚拟播音主持缺乏艺术创造性。播音主持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具有高度的艺术创造性。目前的虚拟播音主持,在技术上主要依赖于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编程,即使通过深度学习可以呈现出某些艺术特征,但仍离不开人工指令,因此其艺术性还是比较初级的,从技术发展到艺术,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去完善。虚拟主播可以将内容语音化、视频化,但由于无法感知受众,因此相较真人主播而言,很难体现表达的艺术,尤其是在处理突发状况时缺少真人主播那种灵动的艺术创造。

  总的来说,虚拟播音主持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服务,甚至在吐字发声、气息控制和内容准确性方面与真人播音主持相媲美,但它在共情表达和艺术创作方面的局限也是明显的,这也正是真人播音主持不可替代的地方。虚拟播音主持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真人播音主持被取代,同时,前者在目前阶段所具有的缺陷也不意味着它在播音主持领域是昙花一现。应该说,虚拟播音主持技术为播音主持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想象空间,对真人播音主持而言,技术的进步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支持与解放,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更高维度的表达和创作。

  三、传统播音主持的定位与突破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媒介不断在发展更新,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信息服务。在当下的播音主持领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和机器是共生共存的。传统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须积极应对虚拟播音主持的挑战,不断提升思想境界、职业素养、专业能力、道德意识,完善自身的定位与突破,在观念、个性、风格等各个层面让自身具备不可替代性,才能不惧新兴事物的挑战。

  首先,播音主持人要深度理解传播本质。传播的本质是有目的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分享,它包括了传递、交流、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最终是要在进行充分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取得理解、达成共识。无论是新闻主播还是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人,在传播本质上其角色定位是相同的。播音主持人能否解读和分析其所播报的内容,引导受众了解该内容的实质、价值与意义至关重要。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更为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审美塑造等方面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其次,播音主持人要有效强化情感交流。与虚拟主播比较而言,传统播音主持人的一大优势是在工作过程中不仅传递了信息,还传达了许多虚拟主播所无法呈现的情感和态度。受众获取信息,同时也接受观点、获得审美,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充分了解内容和尊重受众,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用心去理解听众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真正把每一场播音主持当做一次艺术创作,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再次,播音主持人要善于进行风格塑造。播音主持是一门规范性、模块感较强的语言艺术,这也是虚拟播音主持得以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加持根据既定逻辑程序去实现播报功能的基础,但同真人播音主持人相比,两者的区别比较直观地体现在风格化表达方面。随着虚拟主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播音主持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播音主持虽然受制于相关规范要求,但按照栏目的选题内容、目标定位、受众范围等要求,主持人应该去强化自己在差异化与个性化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既与AI截然不同、又与同行有别的独属于自身的艺术风格。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播媒介日新月异、传播内容呈级数增长,传统播音主持人所面对的挑战并不只有AI主播。播音主持与媒介技术的交融愈发深刻,技术发展已经成为内容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取代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动态的交流,另一方面,受众所面对的传播媒介日益人格化。像AI主播一样的科技替代品只会越来越多,而且更趋于贴合受众的需要。可以预见的是,虚拟播音主持和传统播音主持将会并存发展,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AI和真人在不同赛道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共同促进行业进步。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