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振兴
栏目:新作为
作者:叶子  来源:中国艺术报

  高帆杯“行走中国”全国摄影大展落户南阳街道,“伯年国艺”全国中国画展落户瓜沥镇,“贺知章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落户蜀山街道,楼塔镇成为“浙江诗歌节”永久举办地和“浙江诗歌双年奖”永久颁奖地……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立足于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萧山发展实际,积极激发文艺在乡村建设中的内生活力,不断探索艺术与乡村的关系,在实践中成功打造了一套区级“艺术乡建”工作模式。

  强化统筹、延伸触角 优化基层文艺队伍建设

  杭州市萧山区“艺术乡建”工作起步早、基础好,是浙江省内率先实现镇(街)文联全覆盖的区(县、市)之一,2022年底就实现了全区22个镇(街)文联全覆盖,2023年4月在衙前镇杨汛村成立了全区首个村级文联,形成“上下联动一盘棋”的文联组织模式。萧山区依托镇(街)文联的建设,摸清了乡村文艺资源底数,组建了基层文艺人才队伍,成立了160余个镇(街)文艺社团,为“艺术乡建”在全区的铺开奠定了基础。萧山区还制定了《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完善了《萧山区镇(街)文联组织管理办法》,建立了区、镇文联联席会议制度,为全区“艺术乡建”工作的统筹规划、集中推进、问题协调提供了保障,并首次将“艺术乡建”工作纳入全区宣传工作综合考评中,激发了各镇(街)推行“艺术乡建”的主动性。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探索“五个艺”工作模式

  萧山区在推动“艺术乡建”工作中,重视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根据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居环境等因素,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形成了“五个艺”的主要做法。一是组建专家艺术指导团,通过与镇(街)开展文化项目合作、作品指导、公益服务等,在乡村事业发展中发挥专业力量。二是打磨乡村艺术作品,组织文艺家深入乡村采风、驻点创作,创作一批反映时代、刻画萧山、歌颂乡村的文艺精品。同时对接宣传、文旅等部门及省市文联,争取高能级文艺资源落户乡村,实现镇(街)文艺资源的跃升。三是建设乡村艺校,利用乡村学校、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既有空间,盘活乡村空置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艺服务供给。四是打造乡村艺站,整合散落在乡村的各类小微文化空间,为参与“艺术乡建”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交流、创作、学习的共享式“小微工作室”,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和艺术交流,形成一批分布式、开放式的小型“文艺之家”。五是创建艺术特色村,全面启动艺术特色村培育“一十百工程”,筛选全区艺术基础较好、氛围浓厚的代表性乡村(社区),围绕本土特色和艺术主题,创建省市级书法、摄影镇(村),戏曲之乡等荣誉和研学、创作基地,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创建1个省级艺术特色村、10个市级艺术特色村、100个区级艺术特色示范村或基地。

  集中资源、扬优成势 打造乡村文艺品牌项目

  为发挥文艺在乡村共同富裕中塑形铸魂的作用,萧山以摄影艺术为切口,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影像探索,以萧山20个村庄为样板和对象,打造了萧山区首个乡村驻地文艺品牌—— “生长着的乡村”。“生长着的乡村”项目由导师指导学员开展为期3个月的田野调查和创作,同时联动省、市、区三级文联和摄协力量,与近60名摄影师组建创作小组,为“艺术乡建”培养了一批专业性强、敏锐度高、乡村情怀深厚的文艺力量。在实施“生长着的乡村”的过程中,萧山区注重突出乡村“人文情感”的创作内核,尤其是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村民情感认同的传承与塑造,着重对“细十番”“萧山花边”“跑马灯”“背马纸罗伞”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跟拍,对衙前农民运动、楼塔镇大同二村“十八男儿抗美援朝”等英雄故事进行挖掘,对村民以人物照、家族群像、不同时期家庭影像对比等多种方式重塑乡村情感脉络。项目实施过程中,萧山区始终关注文艺赋能发展的实际作用,积极引导文艺家与乡村民宿、餐饮、乡村景观、农产品宣传开发等进行深度合作,如制作短纪录片《一颗红心李的故事》,为横一村的“梅里古柿林”、欢潭村的“明清古街”、梅林村的“未来乡村”等拍摄专题照片,提升了萧山农文旅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助力农民致富和集体增收,实现“艺术乡建”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资源、优化服务 助推乡村群众精神共富

  萧山区通过成立镇(街)文联、文艺家协会、社团等组织,为乡村文艺爱好者搭建参与文艺志愿服务的通道,有效提升了服务乡村的文艺志愿者力量,扩充了乡村文艺服务的种类和渠道。为优化乡村文艺教育水平,提升乡村群众文艺素养,萧山区通过市、区、镇三级文联联动成立乡村艺校,将各级文艺家协会专业教学资源引入乡村学校,让乡村文艺教育资源提质升级,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乡村文艺人才。结合乡村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萧山区9个区级文艺家协会与乡村结对“联姻”,将“一协会一特色”与“一乡村一品牌”相融合,把“文学大讲堂”“摄影大讲堂”“书法湘湖”“钱塘高歌”等品牌活动带到乡村,盘活了乡村文化空间、场馆资源,实现了区、镇、村三级的资源共享,打造了一批具有萧山特色的文艺乡镇。萧山区还组织艺术家、设计师、非遗传承人等下沉乡村驻点服务,帮助乡村文化创新活化;以诗、书、画、印、影像等艺术形式创作了一批反映未来乡村主题的文艺作品,用于乡村旅游宣传。在尊重原有乡村肌理和山野环境的基础上,改造村民的房屋和闲置院落,吸引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打卡参观、采风创作,以艺术实践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艺术乡建”是提高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萧山区在建设文艺队伍、探索工作模式、打造品牌项目、助推精神共富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立足乡村,深挖文化基因,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和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