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融入思政育人体系的策略
作者:曾又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在这类作品中,创作者运用独特的手法和细腻的笔触,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精神、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等进行艺术化表达,真实再现党领导人民群众走过的不平凡之路。在新时代,应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凝心聚力、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将其精准、高效地融入思政育人体系中,以丰富思政育人资源、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挖掘提炼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内涵

  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种类丰富、样态多元,蕴含独特的时代记忆和民族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独特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质,是一种以弘扬主旋律为宗旨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此,高校应重视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内涵的挖掘,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应积极组织专题知识讲座、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升广大思政教师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作用的重视程度。可成立党政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资源开发、融合育人小组,发挥党建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功能,加强与政府部门、地方文艺机构、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成立专项资源挖掘项目督导组,主要负责对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管理等过程进行资源调控与调配、方向与细节把控、质量监督、阶段性与系统性成果验收等工作。同时,高校应邀请思政、艺术、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校内外专家学者,组建一支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红色资源开发小组,共同负责对现有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进行系统整理;对尚未被发现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进行开发挖掘;对呈现效果欠佳、经典文艺作品存在损毁与残缺的部分进行数字修复等。

  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促使高效率、实时化、动态化的在线管理平台成为趋势。对此,高校应协同各方资源,搭建集内容检索、资源借阅、后台维护、数据监测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数字基因库、红色文化线上展馆等,强化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发行和传承,为后续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融入思政育人体系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此外,高校应发挥自身独特的人力优势,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系统研究,尝试从思政育人视角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价值功用、目标追求进行学理研究和内容提炼,为二者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堂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广大青年学子掌握系统化思政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应重视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与思政课堂的创新融合。

  一方面,将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融入思政课堂的课前导入环节,以作品较高的审美价值、良好的视觉效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例如,高校思政教师可开展“课前十分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进课堂”活动,借助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馆、在线教学平台、数字化资源管理库等渠道,组织学生诵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赏析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等,帮助学生了解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创作背景,快速掌握课程教学重点等。

  另一方面,将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中蕴含的人物事迹、革命战争故事、理论产生等,融入课程教授过程中,以直观具体的资源素材、鲜活感人的人物事迹坚定学生政治信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高校可探索实施“红色影视+思政”“红色文艺作品+思政”“红色人物+思政”等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观看《长征》《长津湖》《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作品,《保卫延安》《红日》等经典红色书目,《革命理想高于天》《黄河颂》等经典红色绘画作品等。此外,思政教师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与课程理论知识的深度融合,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同时,充分依托VR/AR、AI、LBS、3D建模等先进数智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智慧课堂,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注重校园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

  思政教育开展除了依托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接受意识形态教育外,还要充分发挥校园公共空间的隐性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提升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和传承自觉。

  要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依托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借助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结合当前青年学子的信息接受规律和特征,从原有的单模态信息呈现转向多模态呈现。同时,抓住重大纪念日契机,挑选能够体现重要历史时刻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开展红色经典文艺著作诵读、文艺汇演、文艺作品展览、事迹展播、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广泛的隐性教育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养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此外,采取新的表现形式、手法和技巧,实现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再创作与再传播,依托数字媒体技术,打造全域沉浸式数字演艺剧场,借助数字科技和真人表演,促使学生切身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所带来的震撼。

  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对高校线上线下图书馆的建设,增加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和数字化红色资源的陈列和展览;加强对校博物馆、校史馆的建设,增加对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创作历史、文物遗迹、背景文化等相关物品的展示和介绍,开设数字艺术品展示专栏;加强对文化广场、读书角、校园走廊、公寓、餐厅等的建设,在适当位置摆放名人雕像,设计关于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名人名言、人物事迹故事等的展览。

  (作者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本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人工智能与大学生使命教育融合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2ZD1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