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的当代首饰设计研究
作者:李茜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很多领域都开始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数字化的软件、3D打印技术以及智能穿戴技术等,也开始在当代首饰设计的重要环节中发挥其强大功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在数字化背景下,当代首饰设计领域中的数字化应用方式有多种,既有通过计算机设计软件,辅助设计首饰模型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快速构建;也有通过数字化的制造技术如3D打印、数控加工等技术手段进行后续首饰产品的加工处理。数字化的首饰设计已然成为传统向现代转变、艺术融于科技的重要体现。

  数字化技术介入首饰设计,促使当代首饰设计艺术呈现多元化创新发展。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生成了首饰形态。当前,各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成为当代首饰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如Rhino、JewelCAD、ArtCAM、Digital Goldsmith Four、Freeform等。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帮助设计者快速完成首饰模型的生成。如参数化首饰设计,就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以及算法的设计形式,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帮助设计师快速、准确地对作品设计参数进行调控,从而不断优化设计效果,在短时间内制作出复杂的首饰形状与结构,还能对首饰样式、材质以及工艺等进行调整与把控。数字化的设计过程,将首饰设计问题转为数学模型,通过参数的调整来不断修正和优化设计结果。这种设计方法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减少了在设计过程中人为失误与重复工作,也使得设计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的衔接更为顺畅。

  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拓展了首饰功能。首饰设计领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还体现在智能化硬件与首饰的结合。智能穿戴设备是在服饰物品中内嵌电子通讯设备,以采集、记录、存储、分析佩戴者的相关信息,或为佩戴者提供相关需求服务。目前,已投放市场的数字化首饰根据其佩戴方式和功能可分为如下几种:一是健康类数字化首饰,包括智能戒指、手环、手表、头带等,具有计时、计步、心率检测、数据接收与传送等功能;二是导航类数字化首饰,包括智能手表、手环、眼镜等,能够进行导航定位、导购查询、信息传输以及购买支付等;三是气候环境类数字化首饰,有智能戒指、手环、手表、手镯以及吊坠等,能够对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紫外线、天气状况等进行检测和信息传输;四是运动类数字化首饰,多见智能戒指、手环、手表等,具有定位、音乐、动作识别、数据收发传输、社交等功能。可见,数字技术的介入极大地拓展了传统首饰的功能,同时,智能穿戴首饰穿戴方便、科技感强,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人机交互体验需求,拓宽了首饰消费市场。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能创新首饰制作形式。3D打印、激光雕刻等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代首饰常用的工艺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成本比低且容易操控的特点,能够达到首饰产品高精度的要求,并精准完成内套、花丝、镶嵌、金银错等工艺结构的制作。3D打印技术还结合参数化设计,创造出很多造型复杂绮丽、极具秩序美感的首饰造型,促进首饰设计的艺术化发展,并衍生了线上数字化首饰的个性定制服务,消费者可以从网站中订购自己喜欢的首饰模型,也可将自己的模型上传至网站进行成品打印。

  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化技术加强了首饰设计的可定制性,提升了产品生产的便利性以及材料的多样性。在前期数据测量与收集的基础上,数字技术通过精准的人体比例和尺度数据,进行独特的个性定制;关于首饰定制设计需要的相关数据有手指、手腕、颈部等部位的维度指数,以及肩膀宽度指数,结合计算机参数设计工具,进行函数运算,快速生成不同客户个性化首饰佩戴定制方案。在工艺制作方面,数字技术的介入使传统首饰制作工艺都能够通过数字化工具快速并精准地实现,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首饰产品的生产效率也不断提升,极大地缩短了传统首饰以匠人为核心的生产过程周期;首饰制造环节所使用的材料也有了更多选择,除了传统的首饰制作材料,竹纤维、碳纤维及新型金属等材料的开发应用,帮助设计者快速实现设计理念的表达,更为当代首饰设计增添许多活力与生趣。

  从设计理念的创新层面来看,数字技术介入首饰设计的革新,使得首饰设计的表达更为多元和自由,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观念表达也少了许多限制,常常能够创造出具备极具流动感或者具备有序且复杂的优雅造型,更加深刻全面地表达设计者的精神情感。如在传统的首饰设计中,设计者通过手绘或者蜡雕成品进行不断修正,这一过程复杂且冗长;但参数化的设计工具,可在预设的生产逻辑中改变参数条件,就能保证首饰造型始终不脱离预期造型,设计者也能够结合自身设计理念,不断进行尝试并挑选出最优造型。

  在未来的首饰设计研究道路上,广大设计者将继续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工具,探索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故事,用首饰设计艺术去记载和表达人们缤纷多彩的生活,运用科技去深入探寻首饰与人之间的互动,并找寻和创新当代首饰新的存在形式。

  (作者系梧州学院广西高校宝石设计与检测重点实验室讲师,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广西传统手工艺融入地方院校研学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2022ZJY169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