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研讨会在江西永修举办——
让“样式雷”图档和“样式雷”精神重焕新生
栏目:非遗
作者:王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样式雷”是清代雷氏建筑世家的誉称,自清康熙年间起200余年,雷氏家族共计8代人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相关工作,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圆明园、清东陵、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文化遗产建筑背后均有雷氏家族身影。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作为重要的人类档案遗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关于中国古建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珍贵建筑档案,终结了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空缺之说。2007年8月,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正式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近日,“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研讨会在“样式雷”故里——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举办,这是全国首次系统阐释“样式雷”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研讨会由国家图书馆主办,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九江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永修县人民政府、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共同承办。“样式雷”图档馆藏方代表、遗产建筑方代表、研究方代表、雷氏后人代表等首次齐聚,对“样式雷”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

  永修县县委书记秦岭表示,永修人文昌盛、贤才辈出,享有“海昏秀域,人杰地灵”之美誉。“样式雷”奠基人雷发达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引领着雷氏家族一步步走向中国建筑艺术的巅峰,成就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庞大家族为集合体、专为皇家建筑服务的建筑世家。作为“样式雷”文化的发祥地,挖掘整理、弘扬传承“样式雷”文化是永修的职责和使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表示,国家图书馆是“样式雷”图档收藏量最大的文博单位,从“样式雷”图档入藏的第一天起,国家图书馆就设立专藏,不断补充。现在存世的“样式雷”图档逾两万件,国图馆藏约一万五千件,占总量的四分之三。国家图书馆希望通过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激发研究和创新的灵感,深入阐释“样式雷”图档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让古籍活起来。

  面对一份沉甸甸的既有民族性又有全球性的“人类记忆遗产”,“样式雷”图档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舆图组组长白鸿叶表示,“样式雷”图档首次真实再现了清代建筑设计及施工的完整流程,是了解我国清代乃至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行业的第一手资料;其次,“样式雷”图档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和传承的鲜活实证,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风格的传统建筑手稿资料;其三,“样式雷”图档在为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重要史料的同时,也为书写世界建筑史提供了重要佐证;其四,“样式雷”图档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文化遗产的首次甚至是唯一的大规模记载。家信类文档更是记录了古代工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仅客观记载了人物、事件等,还反映出人物的主观情感等。“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作品在一些典籍中流传,然而反映工匠精神世界的内容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是工匠内心世界的直接记载。而‘样式雷’图档中的家信,恰恰是独一无二地完全由工匠自身书写的史料,从中可以挖掘出朴实而珍贵的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白鸿叶认为,“样式雷”图档作为皇家建筑档案的典型代表,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在学术研究、清代宫廷建筑维护、文创产业以及精神引导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回望“样式雷”200多年的发展演变,其间映射了中国近代非同寻常的历史进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杨菁把“样式雷”图档放在世界视野中去研究。她谈道,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发展高峰,并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状态,当时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对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皇家建筑领域也呈现出“多文化交融”的趋势。“西洋式建筑在康乾盛世时期只是众多建筑样式的可选项之一,但是到了晚清时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转型’意义的潮流。”在对“样式雷”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杨菁发现清代皇家图像中的西洋建筑样式既出现在宫殿、水法等传统建筑中,又出现在清末的机器局、资政院等新型建筑体系中,这些新的建筑样式对于中国建筑完全进入现代化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价值。“‘样式雷’家族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集大成者,他们也在通过自己的转变与世界建筑发展洪流去进行交流和沟通。‘样式雷’能够代表在当时的历史转变时期,中国文化本身是如何去应对的一种特色。”杨菁说。

  面向未来,“样式雷”又如何在新的时代传承发展?很多专家阐述了自己的思考。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副馆长陈迟认为,雷氏家族的工作记录—— “样式雷”图档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不仅具有文物价值,同时具有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要做好“样式雷”的文化传承,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非常关键,可以通过展览展示、数字技术赋能、地方历史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等方式,让“样式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进行融合。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秘书长杨兆凯提出通过对“样式雷”世界记忆遗产进行深度价值挖掘,推进重构文化想象、回归文化生态、建立产业链接、强化品牌运营和创造城市体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实现能级跃升等。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还携手走进几乎被历史湮没的“样式雷”祖屋,为因地制宜地在永修建造“样式雷”纪念馆出谋划策,共谋“样式雷”故里永修的人文经济创新发展。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还围绕“‘样式雷’家族与图档研究”“‘样式雷’与中国营造技艺遗产”等议题展开分论坛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样式雷”家族是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他们留下的建筑设计图纸、烫样、家信、日记等档案遗产,其参与设计建造的宫殿、苑囿、陵寝等文化遗产,以及“样式雷”故里浓厚的家风文化传承,是具有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对于人类遗产的研究是没有穷尽的,其终极目的,既是为了解释过往,更是为了启发未来。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