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墙
栏目:文化行走
作者:张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前不久,跑了一趟安徽寿县。之前我去安徽较少,对寿县的了解就更少了。到了寿县之后,这才恍然大悟,这个寿县,原来就是历史上的寿春。

  寿春我是很有印象的,读《史记》的时候就注意到,它曾是战国时楚国的都城。楚国把国都从郢(今日的湖北荆州)迁到寿春之后,在那里度过了风雨飘摇的十九年光阴。寿春本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楚国迁都后,这里一度成为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申君黄歇也很有名,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还曾治理申江,造福一方,黄浦江又叫黄歇浦,上海简称“申”,都是为了纪念他。

  我对寿春印象深刻还因为另一个历史人物——廉颇。廉颇是赵之良将,是课文《将相和》里的主角。可惜这个人虽有报国之心,却被小人郭开陷害,污蔑他“一饭之间三遗矢”,最终被赵王弃用,只能南遁楚国,在寿春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寿春可真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啊,它在淮河南岸矗立了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就如昼夜不息的淮河水,每一朵浪花里都演绎着悲欢离合。“寿春”这个名字也取得好,它的另外几个名字寿阳、寿州也不错,不知道为何,如今偏偏叫了寿县。

  一到寿县,就听说这里的古城墙是安徽一绝,始建于宋朝,至今都还保存得很完好;到寿县的第二天,我们就被拉去看古城墙。离开了宾馆,寿县的朋友领着我们转转悠悠往前走,走过热闹拥挤的集市,穿过古色古香的小街,远远地终于看到了城墙的轮廓,原来我们住宿的地方,就是被古城墙四面包裹着的一方城池。这样的古城池现在恐怕不多见了,而在一个古老的城池之内,喧腾着现代的人间烟火,也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越接近古城墙,脚下的道路变得越发老旧起来。水泥路已经不见了,路面全是青石铺就,石头上留有车辙印痕。那路中间深深的一条车辙最为惹眼,与旁边的浅痕不同,应该是独轮车留下的痕迹吧?这些石条铺得貌似杂乱,细看却又似乎含着某种规律,有的地方已经磨得光滑了,一瞥之下,泛着幽幽的冷光。心里正乱想着,抬头一看,一面雄伟的城墙已经横在了眼前。这城墙是如此沧桑啊!斑驳的青砖墙体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从下往上看,就像在仰望一位皱纹满面的老者。而在墙体之间,人够不着的地方,又间杂生出一簇簇新鲜的绿植,给这本没有生命的巨大城墙平添了几许生机。那是什么草木呢?竟然把根扎在冰冷的城墙之中,竟然在贫瘠的墙缝里长出一团团蓬勃的春意来。心里兀自想着,眼光顺着墙上的绿植游走,猛然看到,就在那高高的门洞上方,在那一簇随风晃荡的绿色枝条上,竟然密密麻麻结着许多小红果。

  “有点像枸杞。”我们惊叹。

  “这就是枸杞。”寿县的朋友笑着说。

  原来,枸杞不光生长在我国北方的宁夏、甘肃一带,在安徽的小城里,尤其在这古老的城墙上,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采风常常会有这样的收获,让你在不经意间纠正从书本上获得的固有认知。

  寿县古城有四个门,南为“通淝”,北为“靖淮”,东为“宾阳”,西为“定湖”。我们面前这个门,叫宾阳门,是四个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城门,也是唯一一个名字不带“三点水”的城门。宾阳门洞开着,城里人出城,城外人进城,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小电驴”载着人们从厚厚的门洞里穿过,时不时还鸣一两声喇叭,让路边的行人提防磕碰。宾阳门内建了一座瓮城,宾阳门外则挖了一条护城河,依托瓮城、城门、护城河、敌楼、雉堞等设施,宾阳门古城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若要说特点,古城墙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存完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顺着石阶登上城墙,站在高处往下看,建造者的匠心就显露出来了。宾阳门的城门与瓮城的门道并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而是呈四十五度交角状分布。这种特殊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军事防御,让进入城门的攻城士兵与攻城器械势头受阻,陷入“瓮中捉鳖”的境地;同时,又兼具防洪功能,当来势凶猛的洪水冲破外门进入瓮城后,直接阻挡冲击力的第二道屏障,是瓮城坚固的城墙,而不是相对薄弱的城门。另外,洪水进入瓮城后会形成涡流,也可以减轻洪水对城门的冲击。1991年,淮河发大水,洪水围困寿县古城长达50多天,但古城墙坚如磐石,岿然不动,守住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宾阳楼下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寿县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多次成为兵家争夺之地。东晋与前秦那场规模宏大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寿县,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围棋赌墅”“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司马光记述淝水之战时,有一段叙述很有意思:“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当东晋获胜的消息传来,作为指挥方的谢安,内心实则激动不已,但是魏晋人物讲究名士风度,虽则内心狂喜,却不能表露出来,否则就让人看轻了,所以要云淡风轻,客人即便问起来,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小辈们已经破贼了——仿佛一切尽在掌握。实际上,战场上情况万变,成败只在转瞬之间,尤其东晋一方又是以寡敌众,哪有什么稳操胜券可言?这里考验的其实是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是关键人物的控场能力,以及当时最为人们看重的人物的气度与风神。

  在寿县古城墙的东北角和西北角,我们还看到了两处涵洞。它们依托古城墙内侧建造,像两口巨井,井口与城墙齐高,这就是“月坝”。月坝实际上是古人设计的一种排水系统,平时,积水可由月坝流向城外,让城内不受水涝;当洪水泛滥、城外洪水高于城内水位之时,月坝又会自动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入城。这种既可排涝又可防洪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月坝的东北角上,有四个大字“崇墉障流”,西北角则写着“金汤巩固”,都是清朝重修时镌刻上去的。如今站在月坝之上,遥望寿县古城,历史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洪水与兵燹,却仍然巍然屹立。这城墙与月坝,就是古人匠心在大地上无言的展示啊,让我们在数百年甚至千年之后前来瞻仰,也依然受到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