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一首《乌苏里船歌》传唱大江南北,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赫哲族和乌苏里江。在黑龙江流域还存在着很多像《乌苏里船歌》一样旋律优美、内涵丰富的音乐作品等待挖掘保护传承。近年来,哈尔滨音乐学院一直致力于民族音乐挖掘保护传承工作,通过研究创作、融入作曲主科课程、创新展演形式等方式,推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探索民族音乐教育发展新途径,助推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
组建团队,专项推进。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保存、保护和推广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音乐,学院组建“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专项研究创作团队,由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刘峤担任负责人,以项目推进文化传承保护,为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申请更多支持。该项目汇集了创作、表演、教学、科研相关专业人才,结合学院艺术学系教授、艺术学研究所所长马卫星牵头开展“黑龙江省‘非遗’艺术项目品鉴手册”“‘互联网+’视野下黑龙江省‘非遗’人才培养研究”等非遗相关项目研究,共同组成创作班底,努力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音乐作品,已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
寻民歌之声,探民族之情。对于民族音乐的寻根溯源是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的关键,学院组织团队采用传统音乐艺术挽救方式,通过以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民族为主要对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采风,力求最大程度保留民族音乐原有的文化基因,还原纯真的艺术表现效果。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年过古稀的非遗传承人鄂彩凤将保存了近三百首达斡尔族民歌的U盘送给学院创作团队,为延续达斡尔族民族音乐的根脉,学院团队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创作达斡尔族民歌专辑《穿越时空的对话》,传唱达斡尔族的声音。正是学院团队的真诚、专业和严谨打动了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者,使团队的师生努力把握住民族音乐的个性与特性,以挖掘、抢救、传承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再现、阐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为主要目标,严谨对待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大力推广民族音乐文化,更好保护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传承创新,寻求突破。项目以传统音乐与跨界融合的音乐创作技术为手段,结合电子音乐、摇滚音乐、交响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打造更加国际化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通过主题材料的高度提炼,提取少数民族音乐与文化的DNA,并以此为基础加以创作,将传统的黑龙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予以符合时代需求的表达,让传统与时代结合,从而吸引最广大的受众,完成将民族文化国际化呈现目标。在举办的3场新北方少数民族系列音乐会上,演出现场打造成环绕式、沉浸式感受的空间,邀请民族传承人与学院师生、演员共同表演,既传达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原始感受,又展现了学院团队的创新创作,营造出一个穿越时空的对话空间,与时俱进地表现黑龙江流域的民族音乐文化。
以研促教,以美育人。哈尔滨音乐学院将《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项目纳入学生课程,同时不断创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等,丰富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教学实践,促进音乐美育教学发展。学生通过研读《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中各作品的总谱、聆听作品音响,掌握传统作曲技术的基础理论,根据音乐需要,完整地完成声乐类与器乐类作品写作。在本科教学作曲主科中,引导学生运用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为主题,创作带有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旋法、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上,将民族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法融合,赋予新时代民族音乐新的面貌和内涵。在音乐素养和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创作思维与理念,理解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项目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团队教师发现和收获了很多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的创新举措和想法,为下一步课程更好开展、民族音乐保护提供新思考,为未来乐队作品的创作打好基础。
佳作频出,硕果斐然。在学院师生的努力下,《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项目成效斐然。作品《好儿郎》入选由中宣部、原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组织的第五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前十名;《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赫哲篇》荣获黑龙江省第九届文艺奖音乐类一等奖;《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鄂伦春篇》荣获首届黑龙江文艺大奖;北方少数民族联舞音乐《欢歌》在2017年登上央视春晚,在黑龙江分会场为全国观众展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悦与激情。科研成果论文《电子音乐在赫哲族传统音乐现代创作中的技术处理》发表于国家级艺术核心期刊《艺术教育》;《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国际化呈现》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音乐作品《赫哲渔歌》受邀参加首届东北三省一区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排练与表演,引导同学们切身感受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纯真与魅力,培养学生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将自身的创作扎根于民族音乐文化中,积极实现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创新式的表达。
古往今来,多种多样的区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如同流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血液一般,是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题中之义。哈尔滨音乐学院师生为传承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不懈努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体现,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未来,哈尔滨音乐学院将持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把优秀中华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加以继承,展现给世人,将更多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推向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