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乐舞合一”是普遍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情感与意蕴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得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更强烈鲜明的韵律和节奏。而在“诗乐舞”三者中,“乐”对渲染、烘托气氛起关键作用。自然界的声音唤起了原始人类官能对于一定音律节奏的敏感性,以及对那来自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愉悦”和“美”的执着与追求,这就是最早被纳入音乐范畴的“天籁”。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从未停止对音乐的追求,人们开始从自身出发探寻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人们通过调控呼吸、声带振动、共鸣腔等方式发出具有一定旋律的声音;另一方面,人们在日常劳动过程中发现了可以通过吹、拉、弹、击打等动作发出各种声响的物体,即“乐器”。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乐器,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我国的器乐艺术也由此得到了丰富。
云南民族器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迄今发现最早的云南民族乐器是在楚雄万家坝古墓群中发现的距今2500年左右的铜鼓,一同出土的还有距今2300多年的一组羊角编钟,一钟可以发出三个音,饱富云南民族的地方特色。云南的少数民族乐器数量众多,约有180种,包括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弹奏乐器和拉弦乐器。在这些乐器中,有的构造简单近乎原始,如直接在一根竹管中间开一个吹口即可吹奏;有的制作精美,如在铜鼓各面镌刻各种图纹;有的庞大笨重,如最大的佤族木鼓可达6尺长。这些形制繁多、种类各异的云南少数民族器乐,代表了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更充分展现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伟大的创造力。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音乐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更是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样式,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式微。在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今天,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对该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使命。
守望古韵: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保护之道
云南,素来享有“彩云之乡”的美誉,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富有智慧的云南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其中,民族器乐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诸如此类的传统艺术正面临着失传、亡佚,因此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是当下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之一。首先,专业保护工作人员需要对散布在云南各地区、各民族聚落的器乐艺术及其音乐遗产进行全面系统地搜集和记录。鉴于云南复杂的地理环境,工作者需要通过田野调查,逐一收集各个民族保留传承下来的传统乐器、制作工艺、演奏方法和传统乐曲,并建立相应的音乐资料库,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同时,应及时将这些古老珍贵的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强有力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其次,对于那些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和演奏方法,国家应当设立专项基金,通过保障工匠和艺人的基本生活,支持其进行创作和传承,鼓励他们将古老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演出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些器乐艺术。另外,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工作还需要立足当下,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利用数字化保存等相关现代科学技术,将只能靠口口相传的音乐资料转化为数字格式,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播。
薪传火继: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生命线
传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延续,对于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而言,传承不仅是对其独特技艺的传递,更是对孕育于这片土地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延续。如何有效地传承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传承首先重在“传授”与“承袭”。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开设有关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课程,让学生在接触和学习这些古老艺术的同时,培养兴趣和爱好,树立起自觉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和使命。还可以设立专业的器乐艺术培训班,为热爱传统器乐的人提供专业的指导。其二,重视对老一辈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家和乐器工匠的支持。国家应为其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让他们有能力、有条件致力于传承传统器乐艺术,将宝贵的器乐制作艺术、器乐演奏方法、乐曲等传递给年轻一代。其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提供展示魅力的舞台,如举办民间音乐节、传统器乐演奏晚会等,唤起老一辈人悠远记忆的同时,激起年轻一代的艺术感知力和情感共鸣,让更多人重视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传承和延续。
新声融合: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是永葆其内在生命力的关键。如果说保护和传承是为留存文艺的火种,那么发展则意味着让这火种燃烧得更加旺盛和持久,即通过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与现代文化、技术的创新和融合,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一,探索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与现代器乐艺术相融合的可能性。在原有音乐艺术的基础上,通过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形式,将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技巧、风格与现代音乐形式相融合,为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尝试将云南少数民族富有地方特色的乐曲融入舞蹈、电影、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中,不断拓宽其表现形式。其二,合理利用现代市场经济的力量。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品牌,开发与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推动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其三,让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和文化“走出去”。通过国际民族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将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带到世界舞台上,向世界展示这一富有生命力和魅力的艺术形式,在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同时,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器乐艺术,需依据特色,顺应时代发展,深挖器乐文化,创造出保有自身魅力,又符合时代审美特性的民族文化艺术,让民族器乐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国乐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