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
作者:胡霄寒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引领大学生发展的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发表言论的重要阵地,网络亚文化迅速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影响日趋深远,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思政老师应与时俱进,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理念,以开创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文化内涵,为主流文化赋能助力。

  创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网络亚文化其本质是矛盾的结合体,大学生在网络上各种矛盾的行为,是其矛盾心理的反映。他们一边追求“佛系”生活,一边“内卷”,渴望获取认可。应明确亚文化的本质,并吸纳优秀的亚文化,促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为此,一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要积极与时代接轨,建设具有时代和高校特色的思政课程。二要优化师资队伍。教育发展,人才为先。思政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是新时代思政教学创新的关键。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应闭门造车,高校应经常对其进行思政内容、新媒体使用等知识的培训。此外,可开展文化育人研讨会,邀请国内优秀思政教师分享经验,鼓励教师队伍多包容、守底线,将主流文化的严肃性与亚文化的活泼性形成互补。此外,思政课程教师要时刻关注作为青年人自我宣示的亚文化,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树立远大理想。三要建设师生交流平台。当下,互联网成为了青年文化展演的广阔平台。学校也可充分运用互联网及时、共享的特征,依托网络传播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利用校园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构建完备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为师生交流搭建平等、和谐、开放的平台载体。

  优化教育内容,师生共创活力课堂。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亚文化呈现出显著的娱乐性、消遣性,表达风格则以轻松化、生活化为主,如大学生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想法等,这体现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活泼轻松表达方式的喜爱,以及对于情绪发泄和心理缓释的需求。因此,传统长篇累牍的思政教学内容应进行优化和提升。一方面,要做既有深度也有趣味的内容,将思政教育课程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用简单的话语来表达深刻的内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知识要实现有效传达,需契合大学生的喜好,改变以往纯文字讲解的方式,在内容上采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知识的内涵和意义。再者,要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与学生共处,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其喜闻乐见的内容优化教学。网络亚文化背景下,高校的思政课程要深入挖掘内涵,系统简明阐释文化价值,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此外,还应加设网络法律道德素养课程和网络文化基础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

  加强载体建设,激发优质内容活力。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兴媒介为亚文化的塑造提供了虚拟空间,其个性化、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碎片化的文化参与成为可能。可以说,青年圈层的亚文化是新媒体发展的时代产物,新媒体正逐渐改写着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间的关系。基于此,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让新媒体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打造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新模式。首先,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精品课程,以其生动鲜活的形式传递思政课程内容,深入挖掘网络亚文化中的热点话题,实现传统内容的新传播。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哔哩哔哩、抖音等,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打造思政教育新话语。主流媒体可借助平台,针对网络近期热点事件制作反面典型合集,利用科普节目的形式,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进而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再者,高校也应充分利用文化宣传平台的宣传作用,积极吸纳亚文化传播形式,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建设一支思政宣讲团,采用线上线下宣讲结合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了解国家历史和发展方向,坚定民族自信。此外,还可以将已有的思政教育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结合,利用超链接等形式打破教育平台圈层传播的局限,实现平台的大传播。

  增强网络素养,培养健康网络心态。从积极层面看,网络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年人的压力及焦虑,但沉迷其中也会进一步加剧其内心的价值迷茫。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建构,实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及任务。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一方面应积极转变自身对思政课程的认知,主动通过各类学习平台学习相关理论课程,丰富思政的理论专业知识。同时,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强化对不良亚文化的认知,在舆论的漩涡中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的匿名性导致大众能够借助网络开展一系列非理性行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正确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在网络文化中仔细甄别,防止不良价值观的侵害。

  教育的初心是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新思想、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现代化人才。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其创制和传播体现的是青年学生生理、心理的普遍特征,与主流文化之间呈现着复杂的结构性关联,既有对立面又有潜在一致性。因此,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要以亚文化为抓手,深入明确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与需求,从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平台建设、完善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扎根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思想性、针对性、实践性,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时代奋斗者。

  (作者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制度自信融入OO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1BKS131)和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科项目“网络亚文化社群对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缓解作用研究”(23Z25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