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文艺作品让高校课堂教学美起来
作者:张建春 蒋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课堂教学离不开美,如果没有美,课堂教学将是“一潭死水”。教师只有让课堂教学美起来,才能有效实现其育人目标。将优秀文艺作品有机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实现理性与感性相统一、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优秀文艺作品的审美体验有利于高校课堂教学实现育人目标

  审美体验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凭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美的对象所产生的强烈的、超越性的情感体验。美的对象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并使人为之感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跳动的音符、轻快的旋律、生动形象的画面、意蕴隽永的情节或是色彩绚烂的意象,都能强烈地吸引人的目光与心灵,促使人的思绪、情感或愿望活跃起来。马克思认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审美体验能触发人的激情和热情,促使人对美产生向往和追求,激励人去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人的审美体验是与人生经验相融合的,具有丰富人生经验、充盈生命意义的作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审美体验的方式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引导价值,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日益成为精神丰盈、人格健全的人。因此,审美体验具有动人的力量,是人的生命意义的敞亮,有利于确证和实现人的本质力量。

  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者运用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的精神成果,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创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一方面,文艺作品产生于社会生活,是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体现和反映,蕴含着创作者对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其本身就成为美的对象,富含审美价值,能够被人体验和确证。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了生活,具有自由之美、超越之美。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优秀文艺作品艺术精湛、思想精深、意蕴深厚,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思想性与超越性,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优质素材与良好载体。在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共同审美体验中,教师与学生能够领悟其蕴含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与深厚生活底蕴,洞察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前景;能够见证历史变迁、感悟时代精神,思考和探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能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调节和疏导心绪,释放情感;能够感悟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信仰与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能够增强奋斗精神与创新精神,对生命充满热爱与追求,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动力和希望,并去奋力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等等。

  将优秀文艺作品有机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要求与路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呼唤的是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追求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创造的是多维的、真实的美。然而,毋庸讳言,一些高校课堂教学情境是缺少美的:有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灌输为目标,偏重将教材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精神建构、情感培养、意志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有的课堂教学以完成课时任务为目标,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与关爱,只是冷冰冰地“说教”;有的教师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时,在教学中采用同样的课件与讲授方式完成授课任务,忽视不同专业学生在成长背景、知识结构、认知模式、心理特征、价值追求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在这些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缺乏思想交流、缺少情感沟通,教师成为灌输知识的工具,学生则成为接受知识的“存储罐”;教学过程显得技术化、流程化,在较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纯粹的理论知识授受活动。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遵循美的规律和美的要求去设计、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鉴于优秀文艺作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育人效果,高校教师可以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地将教材语言转换成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完善人性之美、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真情实感的、鲜活的人。

  一是要合理选择契合度高的文艺作品。教师应立足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找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文艺作品(诗歌、绘画、音乐、电影、微视频、手工艺品等)融入课堂教学。二是要带领学生认识文艺作品的创作背景,领悟其深刻内涵。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学习文艺作品的背景知识,并结合教学任务与内容来探寻和理解作品的结构、主题与精神。三是要有的放矢地选用文艺作品的育人元素。不同专业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来选择、呈现文艺作品的育人素材与价值内容,使其与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相契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要以适当的形式呈现文艺作品。教师应综合运用文案、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灵活采用朗诵、观赏、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带领学生在对文艺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发现和获得教学内容所蕴含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心理以及表现合理的行为。

  (张建春系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蒋平系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百色学院校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3JG5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