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素养融入
作者:李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语文和艺术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两个重要学科。语文学科重在其基础性和工具性,艺术学科则重在艺术素养的提高。两个学科各有侧重,同时其在中小学阶段受重视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语文学科始终贯穿全阶段受到重视,家长、教师、学生会投入大量精力去做打牢基础、提升能力的工作,但相较数学和英语学科来说,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又是不够的。艺术学科在学前阶段普遍受到家长学生们重视,尤其是在大城市,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但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加大,艺术教学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就逐渐不被重视,艺术教学也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如何把语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结合起来,在提升语文学习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艺术素养,通过艺术熏陶来达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是值得中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现阶段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小学阶段主要考查对语言文字的识记、理解,考查内容少,考查形式也简单,比较容易把握,掌握起来相对简单。但是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科素养考查要求的提高,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应用等能力的考查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到了探究创新阶段,在复杂的知识语境、灵活的题目命制和多元的评价设置面前,很多师生显得无从下手。

  现在部分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方面没有抓住要领,甚至有些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主要体现为两种不正确的现象:一种是摒弃了语文学科自身的艺术性特点,一味地强调知识记忆;另一种是像教授数理化知识一样地进行理性分析,庖丁解牛式地对文学形象和艺术情感进行大卸八块,解剖、展览和品头论足,忽视了文学整体的氛围渲染和情感表达。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语文学科特点而进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再加上因为语文学科自身的区分度不够明显,学科能力的高低在成绩呈现上不及数学、英语那样出现很明显分差,在一些中学语文逐渐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学科。

  将艺术教学融入语文教学

  从顶层设计来看,国家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艺术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全国各地中学语文考试多次将艺术题材的文本作为知识考查载体进行呈现,如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二中以陆游的《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书法特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一中的篆刻印章艺术、新课标Ⅲ卷中直接考查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书法特点、北京高考题目《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等都是例证。此外,2021年全国高考卷二的作文把描红“人”字笔画结构作为背景材料来设置作文题目,北京、南京等地中考语文试题中也多有涉及艺术文本。想把这些与艺术相关的题目理解好、答案组织好,没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是不够的。实际上,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之间是相通的,把其他艺术形式驾驭好了,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就能触类旁通。

  把语文和艺术教学相融合培养,可以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将艺术教学融入于语文教学之中,也会对语文的学习大有裨益。从艺术的角度切入语文教学中,可以使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更加直观、艺术氛围更加浓厚,是一把真正解开语文教学大门的好钥匙,对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能力大有帮助。

  实现教学融入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通过营造和渲染艺术氛围来增强中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语文教师可对教材文字进行加工,给学生营造一种情境,帮助他们通过这一情境展开想象。如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中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让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揣摩作者当时的心态、感受文学作品的氛围。又如在讲授《沁园春·雪》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浑气势,让他们将一代伟人指点江山、舍我其谁、建功伟业的阔大胸襟内化为自己的感受。再现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氛围,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文学作品中去,在获得感受的同时得到熏陶和提升,让他们学出语文味、艺术味。

  其次,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平面的文本转化为更加立体、多感官感受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文字相对于图片和音视频来说显得相对单调抽象,将图片、音视频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在讲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课文时,笔者从网络上搜集了大量朗诵视频给学生观看,名家们对课文的演绎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到一种饱含深情、雄浑有力的状态中来,很快也能够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很好地将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此外,组织活动让学生深入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小品、戏曲等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笔者采取了课前演讲的形式,每节课拿出五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一些文章,朗读文章中的精彩章节,人人参与,既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也让学生深度参与了语文学习。在讲授《雷雨》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们观看了同名电影,然后再让他们分角色扮演不同人物,不断揣摩人物心理并提高表达能力,慢慢地学生们就能够恰如其分、声情并茂地再现不同人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语文与艺术是相互融合的,把语文还原为艺术,通过艺术的视角来看待文学,有助于真正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艺术教育,让艺术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实现语文与艺术的融合培养,这样老师享受其中,学生会真正有所收获,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就变成了一件更加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作者系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