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艺术管理宏观政策,促进艺术高质量发展
栏目:视点
作者:李姬贤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既具有现代化普遍特征,又基于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世界文明中国形态的理论阐释与发展实践。在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赋予了艺术培根铸魂的使命任务,锚定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创造时代艺术精品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艺术本体创作提升、艺术产业融合推进、艺术消费勃兴活跃的内在要求。艺术管理贯穿于艺术产生和艺术消费全过程。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发展,艺术逐渐走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艺术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归纳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宏观政策构建与演进特征,分析当前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实践面临的问题,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管理政策建构优化策略,研究加强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提高公众参与度,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将会对深入理解艺术管理政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挑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艺术管理宏观政策建构与演进的基本特征

  作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标识之一,文化艺术产业政策的制订要受到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进程和经济社会整体改革发展程度的影响,因而在政策形态上体现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所特有的“政府主导”“渐进变迁”“效率导向”“弹性管理”等特点。第一阶段:2000年以前,文化产业的“合法性”建构。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为了确立文化艺术产业的合法性地位。政策的重点在于规范文化艺术市场,鼓励文化艺术企业的发展,加强文化艺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2001年至2018年,文化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文化艺术产业政策主要是为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的竞争力。政策重点在于加大对文化艺术产业的投入,鼓励文化艺术企业的创新,加强文化艺术产业的人才培养。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文化艺术产业的迭代升级。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是为了推动文化艺术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艺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重点在于突出文化艺术培根铸魂的作用,以数字化推动艺术市场主体与客体建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营造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良好生态、提升文化艺术产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政策的演进特点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根据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的重点和方向,以扩大文化艺术产业规模,推动文化艺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艺术管理宏观政策的建构与演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些显著的基本特征。首先,艺术管理宏观政策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性。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愿景使命,宏观文化艺术政策旨在推动文化艺术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其次,艺术管理宏观具有主题多元化特征。艺术管理政策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需要综合考虑艺术本体发展、艺术产业经济、艺术市场构建等多重因素,使艺术政策主题内容逐渐丰富与完善。再次,艺术管理宏观政策具有渐进演化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加之数字化变革艺术生产与传播方式,艺术管理宏观政策不断进行系统性构建,呈现阶段性的历时演化。最后,艺术管理宏观政策具有实践性特征。实践性是政策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实际,确保其能够有效推动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化呈现出协调的规模与质量,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深化文化艺术跨界融合,引领文化产业迭代升级;扶持骨干与小微,实现文化艺术企业协同发展;发力供给与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兼顾发展与监管,解决文化产业成长之困等特征;统筹国内与国际,加大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文化产业政策基本类型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目标和方向定位的政策、以文化体制改革促产业发展的政策、文化产业经济政策、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的政策、推动文化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政策、促进文化产品供需平衡的政策、调整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政策以及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政策等。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管理政策面对的挑战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管理政策构建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艺术教育普及与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艺术教育资源不均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城乡、地区之间的艺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地区的艺术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艺术人才的培养受到了限制,影响了艺术本体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目前,我国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虽然艺术院团深耕于艺术普及,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艺术内容供给,但艺术普及与人才培养还主要依赖于学校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体系中,虽然强化了美育,但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艺术普及与艺术教育的直接对话渠道,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文化艺术产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文化艺术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但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仍有待提高。文化艺术产业政策在宏观规划与地方实践之间衔接不够,地区间同质化竞争仍然存在。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方面,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了冲击,如何使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成为新的艺术时代课题。如何平衡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是艺术管理宏观政策面临的新挑战。在艺术科技领域,艺术创作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科技产品和品牌;在艺术传承方面,许多传统艺术面临着市场受众规模小、艺术管理经营不善、艺术创作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传承创新。

  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艺术产业在规模、结构和竞争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这限制了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和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此外,我国的艺术管理政策评估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公共政策建构角度,对艺术管理政策的问题建构、政策分析、预测政策结果、监测政策结果、评估政策绩效、发展政策论证、交流政策分析等各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推敲,艺术管理宏观政策调整的具体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明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管理政策面临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艺术与科技融合、公众参与和文化普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政策评估与调整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专家、学者的政策研究,也需要艺术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持续完善政策内容,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艺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持续推进艺术高质量发展政策的优化

  艺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体现在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治理内容的系统建构。艺术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艺术产业新要素更新迭代、艺术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意味着艺术管理客体的复杂性持续加剧,倒逼艺术管理政府主体进行组织变革、采取多元协作、丰富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模式。因此,要持续推进艺术的高质量发展,艺术管理宏观政策应从艺术教育、艺术机构支持、艺术产业融合发展、艺术评价体系完善、艺术市场监督、知识产权保护、艺术产业国际化发展中进行路径优化。要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资源,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提高艺术创作和管理水平。要通过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艺术机构支持,鼓励艺术机构的创新和发展,提升其艺术创作品质和影响力。要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鼓励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扩大艺术的传播范围。建立健全的艺术评价体系:完善艺术评价标准和机制,引导艺术创作和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要加强艺术市场监管,规范艺术市场秩序,加大对艺术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维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艺术市场生态,保障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策论证与服务保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艺术产业,形成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格局。政策的定期评估与调整应及时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要推动艺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艺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艺术作品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政策优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艺术管理宏观政策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鼓励艺术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管理宏观政策应注重培养传统艺术专业人才,推广传统艺术普及。通过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提高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释放艺术消费潜力,促进文化艺术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和传播。同时,政策引导探索传统艺术融合发展创新途径,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高传统文化艺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以更生动、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公众,提高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国家大剧院通过举办高水平的音乐会、戏曲表演、中国元素的艺术展览等活动,提升了公众对中国音乐、中国戏曲艺术品质的认知,加深了对中国美学表达的理解;苏州园林保护与修复政策加强了对苏州园林的保护和修复,传承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促进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京剧、剪纸、皮影戏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产业的扶持,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扩大了传统文化艺术市场规模,培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受众。通过宏观艺术管理政策支持和引导,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于文艺培根铸魂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远景目标,艺术供给内容应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观照新时代精神与人民现实生活,传承、保护、研究、推广、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营造艺术创作良好生态,这需要艺术管理宏观政策的建构与不断完善。我们需要通过对艺术管理宏观政策的研究,深刻认识到政策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公众艺术素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更要关注我国艺术事业、艺术产业发展实际,完善政策问题构建,构建政策绩效评估体系,鼓励艺术事业、产业主体参与到政策建言献策当中,形成政府、艺术机构、企业和公众共同推动艺术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观照新时代精神与现实生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艺术作品。

  (作者系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