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我国各地群众古老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是各民族群众审美观、价值观的深刻体现。然而,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一些乡村地区的民俗艺术面临着逐渐消亡和人才外流的困境。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社会建设和民俗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得民俗艺术成为当前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艺术应紧跟时代潮流,通过文创设计、文化产业、乡村旅游等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化表达形式,进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民俗文创设计
民俗艺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劳作以及价值观念相伴相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其不仅反映着不同地域民众的民族情感和审美观念,同时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活力源泉。近年来,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创设计屡屡“破圈”,在收获一众拥趸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民俗艺术与现代文创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兼具传统特色和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实现民俗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首先,文创设计者应深入挖掘能够代表地域审美和文化特色的染织、绘画、雕刻、戏曲等民俗艺术,并充分提取这些民俗艺术所蕴含的传统纹样、服饰、器物等元素,将其创造性融入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从而设计出极具民族特色的现代化产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基础。比如,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以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怀远藤编艺术为立足点,打造出诸多具有竹编特色的文创产品,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其次,文创设计者还应以情感导向为目标,在产品中融入民俗艺术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从而确保文创产品能够满足当下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进而促进产品销售、推动乡村振兴。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既要熟悉和了解各地民俗艺术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思想观念,也要把握当下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并在融入民俗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加入情感性设计,以提升消费者对民俗艺术的情感认知和文化体验感。
民俗艺术产业
民俗艺术是依存于民俗生活的各种艺术形态,包括民间舞蹈、戏剧以及绘画、雕塑等。然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诸如刺绣、剪纸、蜡染等传统民俗艺术逐渐被挤压、忽视,甚至面临着消亡危机。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而传统民俗艺术也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背景,积极推动民俗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既是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助力农民增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首先,应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艺术产业品牌,推动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全国各地乡村地区应以当地民俗艺术为依托,以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为导向进行精准定位,以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市场,并积极参加当地文化部门所举办的文化庆典、民俗艺术节等活动,以增强品牌的社会参与感和公众认知度。比如,甘肃庆阳将民俗艺术产业作为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突破口,以节会为主体,努力搭建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平台,通过举办农耕文化节、香包节等活动打造出庆阳特色香包刺绣民俗艺术品牌。
其次,为推动民俗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文化部门还应联合文化学者、民俗艺术传承人借助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线上平台以及国内外文博会、非遗节、商品订货会等线下平台对民俗艺术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进而通过线上线下的产业推广持续扩大民俗艺术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民俗文化旅游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许多乡村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了当地农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加强民俗艺术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推动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首先应深入挖掘当地民俗艺术文化资源,并通过举办民俗艺术节庆活动、民俗艺术展览、民俗艺术品市集等活动丰富乡村旅游体验,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除了提供观赏演出之外,还应围绕刺绣、雕刻、雕塑等民俗艺术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进而为游客提供参与感强、互动感强的文化旅游体验,从而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乡村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次,还应融合现代科技元素,促进乡村民俗旅游升级。如今,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旅游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升级带来许多新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各地应以体验式旅游为抓手,以数字技术赋能民俗艺术旅游项目的开发,其不仅要结合游客的兴趣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旅游行程和路线安排,也要结合VR/AR等数字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化了解民俗艺术的机会,从而开创乡村民俗旅游新纪元。比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文化数字体验项目便利用AR/VR等数字技术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旅游体验,使游客借助VR眼镜便可观看苗族歌舞、苗绣等民俗艺术。
民俗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重视和精心保护,而且是对乡村未来发展的有力推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不断通过现代化文创设计、文创产业和文旅体验对民俗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灵感。
(作者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本文系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化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设计助推湖北地区乡村文化的数字化建设策略研究——以十堰地区乡村文化为例”(项目编号:HBCY21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