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红缎绣《珍珠塔》人物图袄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在清代,观看戏曲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而女子不仅看戏,甚至追剧,把心心念念、痴狂喜欢的情节绣在袄衫上,切身沉浸于故事的美感和内涵之中,并成为靓妆炫服的谈资。
清代刺绣人物作品以传统戏曲故事为题材较为常见,如刺绣天官祝寿图、瑶池吉庆图、渔樵耕读图等,通常是以挂片、镜心、立轴、挂屏的形制呈现,起到装饰房屋、烘托气氛的作用。服装上刺绣人物,多为戏服上情节的需要,如八仙衣上绣八仙人物图,四合如意云肩上绣《红楼梦》人物故事黛玉葬花、踏雪寻梅、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戏剧场景。作为日常穿着的服装,以刺绣花鸟为主,刺绣人物题材的则较少。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红缎绣戏曲《珍珠塔》人物图袄。形制为圆领,右襟,左右开裾,窄袖。衣边两道,内边镶蓝、绿相间花绦,外边接青色缎,另有青色缎绲边。刺绣图案中的花卉写实,有桃花、梅花、兰花、茶花等,动物有蝴蝶、彩凤、玉兔、喜鹊等。另有亭台楼榭,柳浪松竹。十团纹样构图饱满,人物开脸准确、细腻。红袄的刺绣特点是用龙抱柱线绣图案轮廓,钉金绣装饰期间,禽鸟均施以孔雀羽线。刺绣工艺有平绣、网绣、打籽绣等京绣常用技法,绣线配色典雅,晕色自然。一字盘扣,铜纽扣5粒。里衬是湖蓝色暗花绸。
京剧《珍珠塔》又名《花园赠珠》,原为清代长篇弹词作品,经过多个剧种演绎,成为清代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目,川剧、徽剧、秦腔、蒲剧都有此戏。故事讲述了明代万历年间相国之孙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高中状元,告假完婚。他先扮道士,羞讽其姑,后与翠娥结亲。《珍珠塔》曲调秀美,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宣扬了不要嫌贫爱富、要互助互爱的价值观,是一出代代相传、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
刺绣故事是《珍珠塔》里的十个经典场景,分别是:方卿遇难,姑母不给方卿借贷,并尖酸嘲讽方卿;方卿绣房约会小姐,获赠珍珠宝塔;陈翠娥向母亲为方卿求情;九松亭前会姑父,陈御史为女儿订终身;方卿衣锦还乡,拜见母亲杨氏;陈翠娥思念方卿;方卿中状元后假扮江湖艺人嘲戏姑母;姑母自感对不住方卿,表现出愧意;方卿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去接母亲;方卿与陈翠娥喜结连理。
这件清代红缎绣《珍珠塔》人物图袄是女子春、秋天穿着的上衣,因内缀衬里,也称夹袄。上衣整体保存完整,面料略有褪色,刺绣偶有跳丝。从品相可以看出,女主人曾经穿用过。清代,北京地区满族人、蒙古族人、汉族人等杂居,尤其到了清末,京城服饰呈现出多民族的相互交融,但各民族服装的鲜明特征仍未改变。此上衣虽然吸收了游牧民族窄袖、掐腰的式样,但其整体风格仍保留了汉人襦袄大襟、短衣的特点。
此红袄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精美的构图和工艺,尽显清代绣女的聪慧和指尖上的魅力。戏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观看戏曲既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潜移默化地教化人心、陶冶品性。把戏曲穿在身上,既传播和宣扬了戏曲文化,也实现了女性自我个性的张扬和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
(作者系北京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
清代红缎绣《珍珠塔》人物图袄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