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与视唱练耳教学的融合路径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随着全球多元音乐文化意识的觉醒,人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我国的多数视唱练耳课程还是以引进西方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为主,在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导致民族音乐思维的丢失,这也造成民族音乐在传承上的阻塞。再者,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和标准逐步增高,视唱练耳对音乐生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视唱练耳课程需要迎合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唱练耳教育,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p>
<p> 视唱练耳课程一般由视唱和听觉两大部分构成,通过检测学生的听觉感受力、节奏感、音色强弱及乐感、速度、听音识谱等基本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觉习惯和审美程度,有效的视唱练耳教学与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水平,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涵养。然而当前部分音乐院校还是以西洋乐感训练为主、民族音乐的乐感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事实上,视唱练耳的训练不仅仅只是培养音乐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文化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给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民族音乐的教育,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p>
<p><strong> 民族音乐元素与视唱练耳教学的密切联系</strong></p>
<p>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诸如《诗经》三百篇、《汉乐府》诗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调等,除曲调外,还有二胡、琵琶、扬琴、笛子、古筝等民族乐器,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族音乐,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风格,这些民族音乐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传承至今,已然成为宝贵的音乐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下音乐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应当将中华民族音乐元素有机地融合到视唱练耳的教学体系当中去。将各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戏曲等音乐元素渗入到视唱练耳课堂中,把民族器乐与声乐曲目的旋律音调利用重奏、合唱、轮唱等表现方式进行结合,再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让其沉浸在民族音乐氛围当中,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视听与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意识,在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中领悟民族音乐的文化魅力。</p>
<p><strong> 视唱练耳教学与民族音乐资源的融合价值</strong></p>
<p> 构建多元化的音乐体系是当下音乐教育的时代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文化,对各种音乐类型进行赏析和评判,来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当前的音乐教育旨在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对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在丰富音乐教育体系的同时,优化视唱练耳的教学成果,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音乐词汇,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这也是视唱练耳教学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目标。基于目前部分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存在一定的单调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有待提升,以少数民族音乐的引入为例,在丰富视唱练耳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对多种民族音乐风格有所领悟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各民族音乐的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升,而且还可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自发地对中华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传播,对当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p>
<p><strong> 民族音乐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strong></p>
<p> 我国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蕴含着极为雄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因此,民族音乐应当作为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部分。</p>
<p> 首先,要提高音乐教育者与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视唱练耳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以系统的音乐技能训练,来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让学生听辨音乐的能力得到提升。除了扎实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基础外,教师可依据多层次音准训练、多层次节奏训练、音调风格训练等训练内容,加入适合的民族音乐素材,以丰富视唱练耳的教学活动内容,同时在素材的选择上也要注意与视唱练耳训练的融合程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p>
<p> 其次,进行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第一,有意识培养学生积累民族音乐语言的习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调式思维是中国五声性调式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民族音乐的特征规律,培养学生在民族音乐方面的旋律感、节奏感、调式思维等,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传输传统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将西方音乐体系与民族音乐要素相联系,有机地渗透到和弦听辨中。另外,可以利用民族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语汇来辅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节奏感的锻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建立民族音乐的思维方式,丰富民族音乐语言。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到对音乐本身的听觉训练上来,面对形式、种类繁多的音乐作品,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单声部与多声部旋律音乐思维的能力,二者同等重要,若只侧重单声部旋律的听记训练,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听记能力的成长,因此,在选择民族音乐作品时,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安排,在民族音乐作品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音乐变化和结构联系。第三,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听辨和声思维,通过民族音乐各类和弦之间的联系,从其中的多声思维旋律中,引导学生发现具有代表性的节奏类型,从而在此类型的基础上进行节奏创作,培养学生单声部与多声部之间相互配合的创作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度。</p>
<p> 再者,强化音乐教育者团队。除了可对外聘请专业的民间民族音乐人和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人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讲座外,对内需提升音乐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知识储备和民族音乐素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与民族腔调种类不计其数,但与之对应的师资力量却相对匮乏,因此,有必要对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技术进行深造。</p>
<p> 最后,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民族音乐进行融合。数字科技与音乐相结合是音乐艺术发展的必然途径,多媒体音乐教学把乏味抽象的听音训练转为具象的视图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对不能实际展现在课堂中的民族音乐形式进行补充,为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从而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p>
<p> 总之,视唱练耳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在民族音乐与视唱练耳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和传输民族音乐的价值观,诠释民族音乐的理论及原理,同时,教师还需认识到教育环境的变化,及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民族音乐的融入,不仅能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成果的提升,助力传统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还推动了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扬。</p>
<p align="right">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