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流行歌曲歌词创作研究
作者:于潇涵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代的“中国风”流行歌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字创作,笔者将从两方面来探讨此种文体的写作:一是其对中国古典文学情境的模仿,二是其情感内核的现代性。并以词作家方文山和许嵩创作的部分歌词为例,简述两方面的具体运用。

  “中国风”歌词对中国古典文学情境的模仿

  “中国风”歌词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模仿古典文学的境界,如化用诗词原句,借用类似意象,模仿语言技巧等。笔者将通过分析具体例子的方法,探讨这些模仿方式:

  1.化用诗词原句。如方文山《菊花台》歌词的“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化用南宋吴文英《唐多令》中“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兰亭序》“无关风月”一句来自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而许嵩词中,《千百度》题目来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庐州月》“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来自纳兰容若词句,《惊鸿一面》中“恩怨都似飞鸿踏雪泥”化用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除了这类大众知晓的原句外,还有些原句是多数听众不知的,如许嵩《曼陀山庄》“多久未见你,可谓梦沉书远矣”源自周邦彦《过秦楼》“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2.借用类似意象。这是“中国风”词作最为常用的模仿方式,虽然并不是直接化用古人诗句,但这些意象却是深植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的,相比直接化用原句,借用意象更能起到“神似”的模仿效果。具体案例如方文山《东风破》中的琵琶,《发如雪》中的锁眉、明月,《青花瓷》中的芭蕉、门环、烟雨;以及许嵩《南山忆》中的萤火、苔,《庐州月》中的红药、乌篷、梨花,《千百度》中的瘦马、鹧鸪,《山水之间》中的檀香、抚琴、粗袖,《弹指一挥间》中的残烛、烟波、沧海等。

  3.模仿语言技巧。这种方式是最考验歌词创作者功力的,然而在“模仿情境”上的作用不弱于前两点。要想让听众进入由文字构筑的“古典情境”,则构筑文字的方式亦势必要与“古典”相似。具体案例有:方文山《东风破》中“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是双关和暗喻,《发如雪》中“凄美了离别”与“微醺了岁月”中“凄美”和“微醺”的用法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的“淡”使用技巧相似,皆是将形容词作动词使用。《东风破》开头的“一盏离愁,浪迹天涯难入喉”和许嵩《南山忆》中“月下独揽萤火,照亮一纸寂寞”的“盏”和“纸”,与李商隐《无题》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寸”用法类似,通过灵活的量词将情绪具象化。此外,“照亮一纸寂寞”的“照亮”,同晏几道《临江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和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舞”“歌”“欺”“困”等字用法相似,都是通过不合理的动词达成“无理之妙”。

  “中国风”歌词情感内核的现代性

  很多“中国风”流行情歌的歌词中所描述的爱情,虽然发生于古典文学的情境中,然而其情感、思想观念的内核却带有一定现代色彩。这是为了让当代的听众更容易接受,满足歌词创作的主要目标——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并使他们代入到情境当中。

  词作者们常在歌词中插入现代白话式的抒情句,其中的情感及其表达方式都是属于现代的。如《东风破》中的“在荒烟蔓草的年头,连分手都很沉默”、《发如雪》中的“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庐州月》中的“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皆是此类。这种直抒胸臆之笔不太像古典文人诗词,却与古代民歌有相似之处。但是,“中国风”歌词在文字情境上又像文人诗一样追求“雅”——辞藻要华丽而精巧,情感却必须直白表达不能太含蓄。这就带来了“中国风”歌词创作上的难点,即雅和俗的矛盾、古典与现代的矛盾,必须在一首歌词中尽量协调平衡。

  另外,这类“中国风”歌词虽然主要以男女恋爱为题材,但很少会描写古典文学女性形象局限于闺阁之内的活动范围。例如,许嵩《清明雨上》是悼亡主题的歌,而“悼亡”在文学传统上应该着重描写所悼之女子生前的闺房布置。西晋潘岳最初作悼亡诗,便有“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和“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的描写。元稹于《遣悲怀》中“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对闺房场景作侧面描写;李商隐《房中曲》中有“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皆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然而许嵩的《清明雨上》中对闺阁场景着墨极少,在远比古典诗歌更长的篇幅中仅有“东瓶西镜放”等点缀式描写。这是由于当代女性的活动范围已不限于后庭,对闺房描写过多不符合当代听众的情感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吴文英在悼亡其妾的《莺啼序·晚春感怀》中,240字中也只有“倚银屏”三字涉及闺阁场景描写。当然,吴文英的亡妾是歌女,而许嵩歌曲《清明雨上》的女主人公应为男主人公的妻子,身份显然不同。但是我们也当注意,吴文英与杭州歌女的恋爱故事具有都市的色彩,在古典诗歌里的爱情中相对接近当代人的恋爱模式。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当代文字创作,“中国风”歌词蕴含着当代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审美情调、情感体验方式和思想观念,其古典性的一面和当代性的一面都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单位:加拿大约克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