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师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
作者:史慧娟  来源:中国艺术报

  高等艺术教育经历酝酿、壮大等阶段,得以在学科建制和社会发展中实现突破性发展。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愈加重视高校艺术教育在助力中华文化传承、提升民众审美水平方面的重要价值,文化产业发展则对高等艺术人才提出更为迫切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针对性越来越强,艺术教师和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日益提升。但由于高校艺术教育学习的准入门槛较低,尤其文化考试门槛相对较低直接造成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生源良莠不齐等问题,迫切需要高校艺术教师增强职业认同感,明确艺术作为重要文化力量的定位,进而发掘艺术专业学生优势,将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觉悟的艺术人才作为目标。与此同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明确未来高校艺术教育更应朝着“德艺兼备”的博雅型艺术人才教育方向努力。

  面对艺术市场化和产业化趋势,高校艺术教师应积极践行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始终坚守教育者和艺术者的本色,既要遵循教师职业的“共性”要求,不断强化专业信念,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增强专业实践技能,也要保持鲜明的“个性”特征,透彻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职业志向。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加强培养职前艺术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帮助高校艺术教师提升自主性的专业信念、与社会主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提升高校艺术教师对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以及职业性质、职业习惯、职业用语、职业环境的熟悉度与认可度,从而对艺术教育职业产生强大的自我驱动力,保障高校艺术教育职业活动的有序开展。

  培养职前教师职业认同感,正确引导职业志向

  高校艺术教师的职前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对于专职艺术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和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现阶段,虽然高校艺术教师在校时接受了较为专业的艺术学理论知识,如音乐、舞蹈等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等理论知识,以及实习等实践教育,但往往由于个人专业水平、认知水平和能力有所差异,使得其取得的学习效果也大为不同。对此,高校在职前艺术教师培养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教学外,应注重对职前教师独立学习、创新学习和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优化对职前教师的考核机制,通过学校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审等方式,帮助职前艺术教师全面认识个人教育能力,包括在开展艺术教育工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深刻理解日后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所需的职业素养和具体要求。

  事实上,艺术教育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和不同专业学生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综合类普通高校、艺术类高校皆应意识到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建设艺术教研室、美育研究室,培养未来能够更好胜任高校艺术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高校尤其应强化针对职前艺术教师实践能力的教育,如可以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从学生进入学校就将其定位为“未来的教师”,帮助学生以明确的专业艺术学习方向树立从事艺术教育的职业志向。此外,高校与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严谨的资格认证制度,明确限定各类艺术专业师资标准,确保职前艺术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素质与专业素养,以及丰富的艺术教学经验,避免以“纸上谈兵式”培养艺术专业学生,使职前艺术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国家与高校对艺术教师的旺盛需求与高度重视,进而明确从事艺术教育的职业志向、夯实职业认同感提升的思想基础。

  增强艺术教师自主性,树立终身发展理念

  高校艺术教师的专业信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升空间和发挥限度。因此,高校艺术教师应增强职业认同感,尤其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艺术教学实践和自主研究学习中保持不断进步的能力,坚定专业信念。一方面,艺术教师应树立从事艺术教育的理想信念,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另一方面,艺术教师应清晰认知个人优劣势与教学能力等,运用信息化技术搜索学校图书文献资源,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与此同时,高校艺术教师应通过树立终身发展观念增强职业认同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确保面对不同的艺术教育环境时,能够游刃有余地创设不同教学场景、组织多元化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

  高校应将对艺术教师的职后培训纳入终身教育轨道,引导高校艺术教师明确自我教育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过程,是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必由之路。基于此,高校艺术教师应将自我发展与职业要求相结合,将艺术教育工作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相结合,积极参与高校举办的助教进修班、研究生班等各类教师培训班,持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高校应针对青年艺术教师进行轮流脱产培训或不定期的短期培训,以及专业的艺术教育项目研究予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充分体现高校对艺术教师的职业认同,以此增强艺术教师职业成就感,提升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理论的理解能力和艺术课堂教学能力,增强艺术教育感染力和亲和力,多方促使艺术教师职业发展呈现出更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得高校艺术教师职业生涯整体焕发出旺盛生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

  改善艺术教育职业环境,助力艺术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

  高校艺术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艺术教育光荣、美育光荣的氛围,使艺术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一方面,高校应提高艺术教师薪资待遇,采取职业津贴、学术研究奖励等方式,使艺术教师能够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中,避免被功利化思想腐蚀,避免艺术和教育沦为快餐式商品。另一方面,主流媒体、社会民众等主体应重新审视高校艺术教师对国家文化建设作出的贡献,为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念作出的贡献,肯定艺术教育与其他专业学科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其中,主流媒体应加强对高校艺术教师的宣传,通过高校艺术教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舞蹈艺术文化、戏剧文化等案例,尤其近年来,戏剧、古典舞蹈和书法等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进入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举措,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高校艺术教师,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贡献,以此引导社会民众理解艺术教师,肯定高校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水准,感受艺术教师职业的崇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此,高校与社会能够共同营造认可艺术教师职业的良好环境。而艺术教师应坚持“立德”与“树人”的根本任务,抵制艺术教育的商品化和功利化,通过树立良好的艺术教师形象,深耕专业的艺术素养,可以通过自媒体等平台解答社会对于艺术教师职业的疑惑,促使艺术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艺术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作者系太原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