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地文学的开拓者
——著名纳西族作家赵银棠纪念座谈会在昆明举行
栏目:新作为
作者:云雯  来源:中国艺术报

  1982年5月,著名作家白桦(左二)、彭荆风(左四)专程到丽江黑龙潭拜望赵银棠先生,当时年已八旬的赵老被聘为丽江县图书馆顾问,正在埋首整理先贤遗诗。

  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纳西族文学家矢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传统,以实际行动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发展,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云南省作协、云南省民协和丽江市文联共同主办,云南文学艺术馆、云南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协办的20世纪中国边地文学重要女作家赵银棠纪念座谈会日前在昆明举行。

  赵银棠,字玉生,生于1904年,1993年去世,云南丽江县人,纳西族,系中国作协昆明分会(云南省作协)创会会员。在中国边地文学史上,她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沛土壤,用自己独特的视野和笔触深情关注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山川人物、文化风情。

  著名作家丹增高度评价了赵银棠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活动中所做的卓绝努力。赵银棠是云南沃土上走出来的著名女作家,是玉龙山下、金沙江畔成长起来的纳西族第一位女作家、女诗人。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景仰和挚爱,精通格律,擅长诗词,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佳作。她在中、长篇散文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这在20世纪的中国女作家中显得十分难得。赵银棠的一生始终秉持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知识分子本色,笔耕不辍,为促进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与纳西族地方本土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丹增表示,以纪念座谈的形式让云南老、中、青三代文学艺术家、作家互相交流,是对文学前辈的缅怀和纪念,是对后人莫大的鼓励和激励,是云南文学界以实际行动推动云南文学艺术发展繁荣。

  在长达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赵银棠始终与云南这片充满了激情、神秘、美丽的热土紧密相连。她的笔触一直围绕着玉龙山、金沙江在飞动,用精湛高超的汉文文体、朴质挚诚的表现手法,真切描绘和讴歌当地彝族、白族、藏族和纳西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笔墨间充满了关爱和哲理,其代表作《玉龙旧话》和《玉龙旧话新编》堪称“20世纪中国边地文学史上一树璀璨的奇葩”,对云南边疆民族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赵银棠是我国最早发掘、整理、翻译纳西族东巴民间文学的先行者,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她整理编译的纳西族民间长篇歌谣《鲁般鲁饶》《东埃术埃——黑白战争》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宝库。其中,《鲁般鲁饶》在1957年的《边疆文艺》发表,受到各方广泛好评。新中国文学界最早对纳西族民间文学的关注,赵银棠厥功至伟。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炯表示,云南省文联历来十分关注、重视对云南老一辈文艺家创作生涯和文艺作品的研究阐释、宣传推介,并将其视为云南文艺的重要资源。赵银棠的一生紧跟时代步伐,其文学人生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纪念赵银棠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要认真做好赵银棠等老一辈文学家优秀作品的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结合实际做好云南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弘扬、发展,从而助力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