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才竞争激烈,许多人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心理健康问题给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开始积极寻求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等被普遍用于治疗心理问题,而在心理治疗中有一种新形式正在广泛兴起——“艺术疗愈”法。
“艺术疗愈”是一种结合艺术和心理学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通过在艺术创作中宣泄情绪、疏解压力,并不断探索自我内心世界,以达到改善个人心理环境、保障个人心理健康的目的。“艺术疗愈”中的“艺术”概念具有广泛含义,涵盖诸多领域及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文学、电影、摄影等。当前,“艺术疗愈”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有效改善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知识传播中心和文化交流场所,提供各类书籍与文献信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学习需求和娱乐需求。而鉴于社会需求,公共图书馆的“艺术疗愈”功能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具体而言,在公共图书馆开展“艺术疗愈”既有助于参与者通过艺术创作、自我表达恢复心理健康,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大众心理健康意识,营造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基于此,本文从知识资源、活动资源、空间资源三个方面入手,阐释公共图书馆开展“艺术疗愈”活动的可行性,并提出成立专门疗愈部门、整合优质艺术资源、创新实践活动形式、积极进行宣传推广等措施,进一步挖掘公共图书馆的“艺术疗愈”功能。
“艺术疗愈”可行性分析
公共图书馆可为“艺术疗愈”活动的开展提供知识资源、活动资源、空间资源,艺术在公共图书馆这一场所中的渗透,能够温暖大众心灵、激发大众创造力,帮助大众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具体而言,具有以下作用:
(一)提供知识资源。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包含图书、期刊、电子杂志、影视、音乐等海量资源,可为社会大众提供全面的图书资源和信息服务。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主要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媒介传达情感和思想。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可以为“艺术疗愈”活动提供包含各类书籍在内的多元化资源,以作为“艺术疗愈”从业者与社会大众参与者汲取灵感的素材。与此同时,部分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艺术工具和设备的租借服务,如绘画材料、乐器、摄影设备等,使得大众以低成本尝试不同艺术形式成为可能,并在创造性艺术表达中更好地实践“艺术疗愈”。在“艺术疗愈”活动中,参与者可以通过阅读、绘画、写作等形式,自由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个人内心世界,进而在情感宣泄、自我认知中改善个人心理环境。
(二)提供活动资源。除图书借阅服务之外,公共图书馆可经常举办艺术展览和讲座、艺术工作坊和读书会等多元化文化活动,或展出优秀绘画作品、摄影作品、雕塑作品等,为社会大众提供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或邀请心理领域专家学者开办有关“艺术疗愈”的讲座,分享有关“艺术疗愈”的知识与成功案例;或以艺术工作坊的形式,邀请专业艺术工作者指导参与者的艺术创作;或组织读书会,带领参与者共读一本书,而后互相交流心得等等。上述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活动资源可以帮助参与者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释放压力、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步学习了解情绪管理、压力缓解的技巧,增强自身心理抗压能力,以及自我关爱、自我成长意识。此外,专业人员的指导与支持有助于参与者建立起社会支持。
(三)提供空间资源。相比于知识资源与活动资源,公共图书馆为“艺术疗愈”所提供的空间资源时常被大众忽略。此处的“空间资源”是指,将公共图书馆视为公共文化空间,是由物理、社会、精神三种空间成分构成的结合体。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建筑本身便属于一件“艺术品”,可为参与者提供平和、愉悦的空间,有利于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平衡。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为参与者所提供的舒适、安静的活动环境,有助于参与者进行自我反思,获得内心的平静。
挖掘“艺术疗愈”功能的提升策略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大众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这便需要公共图书馆通过成立专门疗愈部门、整合优质艺术资源、创新实践活动形式、积极进行宣传推广等,进一步挖掘“艺术疗愈”功能。
(一)成立专门疗愈部门。公共图书馆可以成立专门的“艺术疗愈”资源中心,汇集与“艺术疗愈”相关的书籍、杂志、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工作人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活动资源,以更好地支持其在“艺术疗愈”领域的实践和探索。此外,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壮大“艺术疗愈”服务的专业队伍,邀请心理领域专家进入专业服务队伍中,定期提供培训活动,提升团队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参与者改善心理环境。例如,广州图书馆成立美育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依托“艺术周末”品牌活动,联合专家学者开展美育普及、艺术工坊等公益活动。该服务团队面向公众提供禅绕画、沙盘游戏、疗愈音乐等不同形式的“艺术疗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使公众充分感受到“美就在身边”的神奇艺术力量,显著提升了公众的情绪价值体验。
(二)整合优质艺术资源。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心理学家、艺术治疗师、文化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进行合作,构建多元化的“艺术疗愈”生态系统,共同开展艺术疗愈活动,并积极整合优质艺术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综合、全面的艺术疗愈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尝试通过与学校、研究机构、相关领域的学术组织寻求建立合作关系,借此整合不同领域的各类资源,通过开展主题研讨会、联合培训课程等方式提供多元化的“艺术疗愈”课程。例如,上海图书馆发布东馆特邀艺术家名单,与艺术家合作引入艺术作品,以充分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并倡导在艺术中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艺术,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使身心愉悦。整体来看,公共图书馆通过整合优质艺术资源,可充分满足社会大众对“艺术疗愈”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艺术疗愈”服务质量。
(三)创新实践活动形式。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可以拓展丰富的数字化“艺术疗愈”资源,提供在线“艺术疗愈”课程、虚拟艺术展览和数字艺术作品收藏等,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参与“艺术疗愈”实践成为可能。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参与者提供沉浸式的“艺术疗愈”体验。例如,杭州图书馆对“艺术疗愈”相关书籍设置专门的索引标识进行详细分类,并积极搭建多终端全方位数字服务平台,使公众能更便捷地通过手机、电脑等渠道获取所需要的书籍;上海图书馆的机器人借阅助手、全预约制图书馆服务系统;北京大兴区图书馆使每本图书都拥有专属的身份标识的RFID技术,这些都使得公众能更便捷、更智慧地获取“艺术疗愈”相关信息服务。
(四)积极进行宣传推广。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公众对“艺术疗愈”的认知和理解。具体而言,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制作宣传视频、发行信息手册等,普及“艺术疗愈”的优势,提升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在全社会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心理疗愈氛围。例如,上海嘉定区图书馆在区政府指导下在“全国助残日”举办极具特色的音乐会;厦门市翔安区图书馆开展公共图书馆服务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服务宣传活动。从实践活动效果来看,依托政府相关部门、选择特定节日并创新服务宣传形式等方式,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公众对“艺术疗愈”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服务处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