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筝声
——“筝爱童心 琴系留守”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走进湘西
“筝爱童心 琴系留守”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走进湘西
“古筝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代表,通过‘筝爱童心 琴系留守’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提高留守儿童的艺术素养和对古筝这一民族乐器的认识,将推动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儿童艺术促进会艺术普及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民协民族乐器专委会委员陈泓说。
8月22日,“筝爱童心 琴系留守” 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在湖南湘西启动。陈泓带领团队从“全国古筝艺术之乡”江苏扬州来到湖南湘西,为湘西州24所学校捐赠418台古筝,建设古筝公益教室24间,并在吉首幼儿师范学校设立张筝人古筝艺术传承孵化基地,把民族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湘西大地,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用音乐为他们点亮成长的道路、插上梦想的翅膀。
本次活动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委员会指导,湘西州教体局、民盟扬州市委员会、民盟湘西州委员会主办,由江苏省民协民族乐器工艺专委会、张筝人古筝艺术传承基地、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承办。
捐赠仪式现场,当地学校师生与公益大使代表演奏了《你笑起来真好看》《渔舟唱晚》《万疆》《打虎上山》《浏阳河》《我的祖国》等精彩古筝曲目。特别是365公益形象大使汪韵乐独奏的一曲《春到湘江》,描绘了湘江两岸秀美的景色,表现了人们欢快热闹建设美好家园的豪情壮志。
在“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湖南省民协秘书长王涘海、江苏省民协副主席张丹、江苏省民协副秘书长唐华伟共同为十八洞小学颁授“民族乐器教育传承示范点”牌匾。“这次活动意义重大,以爱育爱,传承希望,希望用古筝为留守儿童插上艺术的翅膀。”张丹说。
据了解,17年来,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先后走进安徽岳西、广东韶关、江西吉安、青海西宁、湖南湘西等地区,累计捐赠达1000万元,为100多所偏远山区学校组建古筝公益教室,开设艺术教育第二课堂,汇集1200多位公益爱心大使,惠及3万多名留守儿童,累计受益学龄儿童达20万余人。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源起于筝界名家张弓,他提出“不为盈利,只为推进中国古筝事业”。陈泓师承张弓,在张弓博爱、普惠、实干的精神影响下发起古筝传承公益行动,将古筝带入大山,为留守儿童带来丰富的童年生活和音乐艺术。张弓、陈泓身体力行,谱写了“师徒相承、薪火相传”的佳话。
本次365公益行动的公益领路人代表奚洋说,虽然从教多年,但是第一次接触留守儿童。当目光与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眼睛相遇时,她更加明白了参加此次公益行动的意义。捐赠古筝只是一小步,她相信,这个小小的举动将会给留守儿童带去巨大的改变。
“希望受捐赠的24所学校真正用好本次获捐的所有古筝,建好古筝教室、抓好古筝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五育并举的优秀学子,同时,充分发挥种子学校作用,辐射引领区域内学校协同共进,力争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不辜负爱心人士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湘西州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竹青说。
捐赠仪式结束后,相关方面负责人、学校校长及古筝老师代表等举行交流会。大家一致认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学生“成人”的重要手段和继续“成才”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用艺术的方式陪伴留守儿童,既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不仅是送文化更是‘种’文化,种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种子,让文化在当地生根才能真正让文化扎根在留守儿童的心中,这样他们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王涘海说。
“古筝教育要有教、有学、有演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未来将更多有天赋的孩子被送往更高的艺术平台,这是我们要深耕的事情。”陈泓表示,后续他们还将继续开展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古筝教学,确保每一台古筝科学使用,确保每一份善心尽快落实。
此次活动还带来了何占豪音乐艺术传承中心捐赠的500本乐谱《筝技小曲》供老师教学使用,该教材由著名作曲家何占豪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罗晶联合编著,从浩瀚的民歌曲库中挑选出多首适合的曲目加以编配,是一本适用于初学者的古筝技巧练习曲集。
“我是推广者,也是服务者。”陈泓说。
“让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筝声”,这是365古筝传承公益行动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