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社区,进街道,全县城乡都走到。到工厂,去校园,各行各业照顾全。一演就是几十场,场场观众都鼓掌。村村落落都走遍,观众都有几十万!”近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亭街道后高庙村,这首在村里的消夏晚会上演出的说唱《美德健康新时代》的快板书,因内容活泼、节奏明快受到当地年轻人欢迎,被称为“田间RAP”。
在琴棋书画中宣传理论政策,在载歌载舞中凝聚群众,在吹拉弹唱中推进工作,以后高庙村为缩影,近年来,莘县主动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宣传党委中心工作、完善社会治理短板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一条以文艺美好群众生活、凝聚发展合力、推进乡村善治的“最美之治”新路径。950余支文艺志愿者队伍、12000余名骨干文艺志愿者,以文艺共民情润民心,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进程中,描绘了“艺”起来的美妙画面。
田间大舞台人人争当“主角”
莘县大力推广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有其自身考量:过去二三十年,莘县通过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设施农业,一跃成为“中国蔬菜第一县”,几十万农民群众通过种植蔬菜、瓜果和食用菌富了起来,盖小洋楼、买小汽车早已不是稀罕事。
富起来的莘县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为此,2020年,莘县在被确定为“中国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后,连续3年将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作为重点改革品牌予以打造。县委成立专班,镇(街道)成立镇级文联,试点村、重点文艺村建立村级文联,志愿者纳入统一管理,在乡村振兴资金中列支项目经费,因地制宜搭建“燕塔书场”“小树林剧场”等几十个群众舞台,在全县9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部设立文艺志愿者活动室……一系列措施采取后,莘县的文艺志愿者从无组织、无管理、无场所的“散兵游勇”变成了有身份、有舞台、有水平的“精兵强将”。
软硬件条件具备后,成千上万名文艺志愿者将几十万莘县农民带上了舞台,使他们成为农村文艺活动的主角。“以前俺是足不出户,一天天围着锅台转,买身好衣裳都没处穿。咋着也想不到日子可以过得那么精彩。”王奉镇王奉集村村民白艳波,两年前在文艺志愿者的指导下成为村里的文艺骨干,如今的白艳波带出了50多名广场舞领舞,并成为万人广场舞大赛的“导演”,“看到身边的姐妹们现在变得自信、健康,我这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正如她所说,两年多来村里的姐妹们成了附近“小树林剧场”的常客,穿旗袍走秀、跳广场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泥土味”作品唱出主旋律
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满足了群众的休闲需求,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让群众接触到的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莘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将政治引领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文艺志愿者的思想水平,把艺术家的政治清醒作为基础牢牢抓在手中。随后,对文艺志愿者的业务培训也提上日程。莘县主动邀请知名专家培训县级队伍,并定期组织文艺骨干下沉镇村开展文化交流,集中开展文艺宣讲、文艺采风、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艺大赛等活动,成功带动一大批自娱自乐的文艺爱好者创作一大批接地气、有“泥土味”的好作品。
这些独具生命力的作品唱出了主旋律。后高庙村村民集体创作了专属本村的音乐快板《美丽乡村你我他》:“鸡要关、狗要拴,村里没有臭水滩。不立杆,不拉线,有事请找变电站。水源保护最重要,垃圾不能水中倒。柴草堆物码整齐,杂乱无章是陋习。新农村,爱干净,心情舒畅少得病。”“我们村本就是‘戏窝子’,在艺术家的指导下我们村的好作品数不过来。”村里的文艺带头人狄秀申说,村里的真人真事还被艺术家以《扶贫新曲》《彩礼泪》等作品搬上了舞台,成为“村晚”的保留曲目。
正能量凝聚在群众“心坎上”
魏庄镇康净庄村有位独臂老人康振波,在文艺志愿活动的感召下,无偿为村里创作了很多清新的墙画。小桥流水、高山小径、荷花锦鲤在他灵巧的左手下,跃然墙上,成为康净庄的一道风景。
“我看着村里把墙喷上颜色了,寻思着为村里出点力,就打算画些美丽乡村的宣传画。我年纪大了,别的干不了,画些墙画比光写标语好看,也算是给村里作点贡献吧。”康振波通过努力,让村街道两侧的墙壁上充满了生机。康振波的所作所为折射出莘县以文艺作品成风化人的一角,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用文艺力量关爱帮助弱势群体,开展了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帮助残疾人走出封闭圈子,积极融入社会。比如,聋哑人张利维经过培训,现已成长为专业木雕师,有的产品一件能卖到10多万元。性格孤僻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张艳平由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带动,成长为一名积极、主动、乐观的志愿者。”大王寨镇党委书记闫洪涛介绍说。
如今,莘县上万名文艺志愿者和他们精心创作的300余件作品,紧贴群众的情感共鸣点,将广大群众凝聚在一起。“我们正在开展移风易俗专项创作、巡演、展演,赞颂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一定要让‘好人好事上舞台,良风美俗唱起来’。”白艳波道出了万名文艺志愿者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