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校美育提质增效
作者:李梅 秦厚威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功能,提升青年学子的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美育的基本要求和时代使命。当前部分高校限于美育师资力量的匮乏、美育资源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美育的开展普遍流于形式,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实质内涵与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相去甚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思想意蕴也具有极高的美育价值,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文明思想丰富了高校美育时代内涵

  美育非美术教育,也非狭义艺术学科专业教育。美育关乎审美意识、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其借助于各种形象揭示审美的本质属性,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学校美育工作要求和指导方针,对于不同学龄阶段美育如何实施和课程设置都做了详细部署和规划。在高等教育阶段美育应加强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调与各学科相融合切实提升高校美育育人功能,发挥美育的智慧力量。

  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美育是推动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升华,具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我们应当在自然保护层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生态循环系统,在生态理念层面牢固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社会生产实践层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遵循,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破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美育之所以成为体系的理论之源和根基,把生态建设成效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契合起来。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美育范畴和提升美育内涵,充实健全了美育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超越了传统美育以人文学科领域相关课程进行的审美教育,紧跟时代、围绕时代,发挥美育启智润心、爱美向善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功能。

  生态文明思想拓展了高校美育实践路径

  高校美育是培养青年一代从认识美、践行美到积极创造美的系统育人工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美育拓展了美育实践路径,深化了美育实践内涵,夯实了美育实践创新方式,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个体、社会与自然之间友好互动而产生的美,重新审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且又易被忽视的生态问题。我们要坚持把美育延展至人类整个社会活动当中去,牢固树立凡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体现全体人民共同意愿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美育价值。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观、实践观体现了以行为结果为导向的育人方式,深挖人类在改造自然、运用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美育元素和资源,并对其进行提炼、运用与广泛传播,让当代大学生不仅感知良好生态环境为什么美,也深入思考如何创造美的根本性问题,进而深刻阐释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本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科学性主要在于把握了时代脉搏并经受住实践的考验,从而证明了“两山论”理论体系的当代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以创新性的举措让高校美育实践从“悬浮”到“落地”,形成坚实而有效的路径,突出了美育第一课堂的深度与第二课堂的广度。首先,以“生态美育+”为核心辐射至所有学科,深挖探究不同学科蕴含的生成逻辑之美,有利于铸就培育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攻坚克难、追求真理与锲而不舍的韧劲,在探索中实现对必然王国的超越并在自由创造中体会学科之美;其次,有利于培养高校学子从家国情怀出发坚持从小事入手从身边事做起,在细微之处践行生态文明意识,将理想抱负与远大人生目标付诸实践中不断丰富其精神涵养,以时代审美风尚为引领提升高尚情操品格,在奋斗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有助于教师理解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内涵,增强美育师资力量、拓展美育师资类型、丰富美育资源,在不同学科中挖掘美的本质规律,让每位教师都成为美育的中坚力量和践行者、弘扬者。此外,“五育”在特征上虽各具鲜明特质,但又有密不可分的思想生成逻辑,因此融“五育”于一体有利于最大程度挖掘教育的潜力,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并统一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社会实践上,加速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生态文明思想筑牢了人民至上的美育信仰之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亲民、爱民的价值旨归,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实践中反思人类生存环境,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永续动力,也是地球成为人类诗意的栖居地和家园的根本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目的是要造福人民,其核心要义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美育,筑牢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美育思想,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推动者融入美育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躬耕笃行。

  高校是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美育观的主阵地,也是践行美育第二课堂的主要场域,不仅具有天然优质资源禀赋,更有其他领域所不具备的文化氛围与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在吸收传承生态文明思想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美育观。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美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者,是社会变革进步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需求为导向的美育是推进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思想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发,着力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将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作为思想之源和动力。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美育资源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主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实践中主动提高环境保护和节能降碳意识,坚持在课堂内外自觉遵循美的行为方式,把课堂的学、课后的行与思融会贯通起来,将“人民”二字永远镌刻在心中。

  (李梅系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秦厚威系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现挂职于六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jyxm1755)、2022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2CX55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