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湘粤瑶族长鼓舞的传承现状剖析
作者:蒙妍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瑶族长鼓舞,是中国瑶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是我国非遗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湘粤三省/自治区拥有悠久的瑶族长鼓舞文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瑶族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且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脚步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和新鲜文化充斥在瑶族群众周围,对瑶族长鼓舞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下文将对桂湘粤瑶族长鼓舞的文化意蕴、传承现状及发展路径展开分析。</p>
<p><strong>  桂湘粤瑶族长鼓舞的文化意蕴解读</strong></p>
<p>  (一)瑶族传统文化的节奏之美</p>
<p>  瑶族长鼓舞分为瑶族音乐以及瑶族舞蹈两部分,在瑶族长鼓舞表演过程中,其节奏来源主要为拍击长鼓的声音,同时还伴随着唢呐、大鼓等伴奏音。除此之外,受到地域影响,瑶族长鼓舞的节奏也有较大差别,比如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长鼓舞表演中往往会伴随多元化的伴奏乐器,如芦笙以及长笛等。在瑶族长鼓舞中,大鼓雄浑沉稳的伴奏为舞蹈表演增添了气势,而长鼓让舞蹈更具节奏感和韵律,号子则能够增添活跃的气氛。瑶族人民在跳舞时会情不自禁地歌唱,多种声乐相融合,尽情释放瑶族传统文化的节奏之美。</p>
<p>  (二)瑶族传统文化的虚实交织</p>
<p>  瑶族长鼓舞体现出多元化功能,一方面长鼓舞是瑶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也代表着瑶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实象与虚象的统一让人们感受到长鼓舞的多元文化功能。瑶族人民在祭祀时表演长鼓舞,将日常生活场景融入舞蹈表演中,让观者看到精彩纷呈、活灵活现的“实象”;同时,瑶族长鼓舞还用以传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从而展现出“虚象”的一面。</p>
<p>  正是虚实二者的有效结合,让瑶族长鼓舞的艺术气息更加浓郁。例如瑶族支系的代表“小长鼓舞”,就将虚象与实象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祭祀表演,一方面代表着对于盘王的敬祭,这是实象;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这是虚象。另外,小长鼓舞的舞蹈动作与自然万物及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与自然现象有关的“种树舞”“背树舞”,与人们生活有关的“盖新房舞”“穿衣穿裤舞”等,体现出较强的自然风情及人文底蕴。桂湘粤瑶族长鼓舞的</p>
<p><strong>  传承现状</strong></p>
<p>  (一)传承主体断层阻碍文化发展</p>
<p>  在新时代,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发扬需要更多年轻血液的融入,这离不开优秀传承主体的能动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少有年轻人会主动学习瑶族长鼓舞,桂湘粤大部分地区的老一代瑶族长鼓舞艺人受到年龄的限制,大部分没有更多精力进行大量的表演,而大多数瑶族青年在见识了外界的繁荣后选择留在城市发展,考虑回去传承瑶族长鼓舞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发扬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除此之外,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瑶族长鼓舞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逐渐丧失,这使其传承发展举步维艰。</p>
<p>  (二)传承意识薄弱影响文化传承</p>
<p>  2008年,瑶族长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传承与发展情况仍未得到明显的改善。一方面,老年长鼓舞艺人群体虽然技艺纯熟,却无法将长鼓舞的艺术精髓与当下的审美潮流有机结合,很难创作出备受青年喜爱的艺术作品,迟迟难以打开市场。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对于长鼓舞的传承与发展意识相对薄弱,其更加倾向于在城市中发展,这较大程度上加剧了长鼓舞传承断层的形成。</p>
<p>  (三)传承渠道较窄弱化传承效果</p>
<p>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瑶族长鼓舞作为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舞蹈形式,更依赖于现场表演来引导受众,进而实现情感共鸣。尽管在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助力下,人们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瑶族长鼓舞,但是传播途径的局限性导致大部分受众仅能够在线上了解瑶族舞蹈的艺术表征,却无法面对面感受这一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虽然桂湘粤地区的部分文艺演出部门开始尝试打造以瑶族长鼓舞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活动,且部分学校开展了长鼓舞文化传播的相关课程,但传播渠道相对较窄、传播力相对有限,因而减慢了瑶族长鼓舞传承发展的脚步。</p>
<p><strong>  桂湘粤瑶族长鼓舞的传承路径创新</strong></p>
<p>  (一)建设特色瑶族长鼓舞文化品牌</p>
<p>  桂湘粤三省/自治区相关艺术管理部门应根据舞蹈优势来延伸传承渠道,打造优质瑶族长鼓舞品牌,促使舞蹈覆盖范围及影响力不断扩大。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宣传优势,加大推广力度,高效整合各项资源,吸引更多投资对象,一同推进长鼓舞的传承。长鼓舞传承人需充分认知新媒体技术的价值,借助用户基数庞大的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长鼓舞相关视频、介绍文化背景视频等。此外也可在相关文化艺术节安排长鼓舞表演,使更多人了解长鼓舞,塑造独具瑶族民间特色的文化品牌。</p>
<p>  (二)健全瑶族长鼓舞传承产业链条</p>
<p>  相关部门应做好组织引导工作,组织更多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到宣传弘扬瑶族文化的活动中来。应充分挖掘瑶族长鼓舞文化的内涵,将其与地方经济紧密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传承产业链。首先,桂湘粤相关部门应针对长鼓舞文化传承工作建设完善的传承机制,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围绕长鼓舞的发展现状及传承人实况,建设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相关传承人自觉承担责任,充分展现个人在长鼓舞传承方面的作用。需注重为传承人提供帮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方式为传承人提供经济保障,使其在社会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其次,优化长鼓舞培训机制,组织长鼓舞传承人分享自身的经验,收集丰富的信息资料,并将其编写成册,通过各类宣传活动的开展促进长鼓舞的宣传推广。最后,注重推进长鼓舞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促进相关企业和生产基地、农户间紧密协作,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桂湘粤长鼓舞文化衍生品。</p>
<p>  (三)跨界融合延伸长鼓舞传承效果</p>
<p>  瑶族长鼓舞最初是瑶族群众为了歌颂先辈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而创造的艺术形式,其文化意义与教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桂湘粤相关教育部门需注重把握好此优势,在学校教育中渗透长鼓舞文化,如可专门开设长鼓舞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多优质长鼓舞人才。与此同时,瑶族文化独具特色,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厚的艺术资源,这些都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桂湘粤相关部门可充分整合瑶族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积极推动长鼓舞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开展丰富的长鼓舞文化活动,结合旅游业文化需求挖掘长鼓舞所蕴含的观赏与文化价值,提升其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让游客在实地旅游过程中深刻体会瑶族文化的独特性与无尽魅力。</p>
<p>  (作者系梧州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江流域民歌“活态”应用探索研究》(编号:21yjc760002)的研究成果)</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