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枝同脉,声入人心
——略论民族声乐传统在新时代的继承弘扬
作者:胡晓  来源:中国艺术报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div class="TRS_Editor">
<p>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华夏先民在漫长悠久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自然也包括了一定的民族声乐传统和艺术成果。其中,民族声乐传统为“根基”,民族声乐艺术为“果实”,民族声乐传统滋养了灿烂的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艺术又再承载了民族声乐传统,二者根枝同脉、融通互鉴。步入新时代,为了让文化先行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艺术工作者应致力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坚定不移地继承并弘扬民族声乐传统,在具体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尝试,以尽显我华夏泱泱大国之气度,谱写出当代更加壮怀激烈的华彩乐章。</p>
<p><strong>  根枝同脉:民族声乐艺术要始终坚定“传承”理念</strong></p>
<p>  “传承”,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根本所在,“根基”稳固,步伐才会坚定有力。华夏民族声乐传统,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众多民族和广泛地域的艺术借鉴,在持续淘漉、锤炼以及不断的吸纳、创新后所流传下来的,由较为丰富的声乐艺术理念、约定俗成的声乐演唱传统和众多的声乐艺术作品所共同构成的完善体系。具体包括,质朴实用的艺术理论,“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形神兼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认同声乐艺术具备一定的教化功能;“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中正平和、崇尚含蓄蕴藉的审美范式;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艺术典籍,以及风格各异的音乐形态、类别繁多的艺术流派,等等。</p>
<p>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声乐艺术,正是因为根植于厚重坚实的华夏民族文化沃土之上,孕育于悠长久远的文明史河之中,成就在当今多元繁盛的文化盛世之时,才会通体都透着厚重浓郁的华夏民族特色。为了持续增强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性特征,使之成为彰显民族特色的重要载体,就必须始终坚定继承优秀的民族声乐传统;当然,也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的民族声乐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才可能根深叶茂,挺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声乐艺术工作者有责任、有使命,要充分珍视民族声乐传统,研究民族声乐传统在当代民族声乐艺术领域中的继承、表现与发展。为此,务必要始终坚持继承扬弃的传承理念,坚定“古为今用”的传承做法,扎扎实实地对民族声乐传统进行解读和剖析,坚守民族声乐传统千百年凝聚而成的经典元素和优秀基因,延续民族声乐历史捶打锻造后的艺术风格与优良传统,将民族声乐艺术同民族声乐传统真正地融通起来,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声乐艺术工作者的重大责任。</p>
<p><strong>  声入人心:民族声乐艺术要切实加强“弘扬”实践</strong></p>
<p>  “弘扬”,是民族声乐艺术繁盛的有力举措。“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民族声乐艺术要深入人心,就必须要增加厚度、拓展广度。增加厚度,就要努力成为承载民族声乐传统的重要载体,全力提升民族声乐艺术的品质;拓展广度,则要扎实开展广泛传播,使声乐艺术真正为广大民众“代言”,切实反映民心民意,走进民众心田。</p>
<p>  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声乐艺术工作者身上,一是要坚定走“民族化”的艺术创作道路。“民族化”,是指在艺术作品中灌注民族情感、展现民族风情、彰显民族情怀,以强化声乐作品民族化特质的创作过程。声乐艺术工作者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明确文化使命,树立传承弘扬声乐艺术传统的理想,在具体的艺术实践道路上,运用好声乐传统中的各种艺术元素,通过清晰的吐字发声、圆润的运腔转音、自如的情感表达来实现个体的艺术追求,切实提高本民族声乐艺术与其他民族声乐艺术之间的辨识度。二是要坚持“入民心”的艺术传播路径。坚持“入民心”,其实质就是回归到文艺追求的本质。“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民族声乐传统是由华夏先民所同心共创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千百年来始终润泽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世界;而民族声乐艺术更是从中华民族血脉中喷涌而出的炽热熔浆,是从广大民众心田里流淌出来的潺湲溪水。当代声乐艺术工作者应坚守民族声乐传统,努力成为弘扬声乐艺术传统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宣传者,既要充分发掘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特质,又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民众同频共振,确保声乐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使之与时代风尚接轨,表演形式的创新性与当前审美接轨,促成声乐艺术的影响力与新兴媒介接轨。</p>
<p>  歌者,“为心而吟,为时而咏”,华夏先民经过辛勤不辍的艺术探索和尝试,创作出了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的声乐作品,打造了内涵深邃、外延广泛的民族声乐传统,绵延润养了华夏民族声乐艺术,浇灌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乐坛的繁荣景象。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洪流,将喷薄欲出的创造灵感和坚定不移的传承恒心,凝聚到持续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纵深发展上来,积极探索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之路,丰富并拓展民族声乐传统的内涵和外延,培育和构建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文化生态链,为民族声乐艺术面向未来开创更多的可能性,引领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正导向”,建构华夏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的“大格局”,让声乐艺术迸发出澎湃的生命力,展现出深厚蓬勃的生命力和原创力,以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p>
<p align="right">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