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创新
作者:程炎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振兴能够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塑好型、铸好魂的作用,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振兴能够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塑好形、铸好魂的作用,对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艺术是文化的表达形式,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泉,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发挥各类艺术的作用是文化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历史,其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并且在滚滚历史车轮下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通过艺术将它们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既能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也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再次焕发生机。同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能够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不仅能够在改造乡村风貌、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够促进乡村传统产业升级和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参考路径。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问题一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长远决策,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文化建设是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风文明的内在动力,我们要突出乡村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乡村振兴,艺术大有可为。

  近年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不断成熟,实践更加丰富,建设出了多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体现了艺术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的价值。乡村中的艺术景观意趣盎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使乡村在历史和现代的结合中逐渐充满活力。如,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板万村经过设计改造,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凉亭、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让村民们有了新的“落脚地”;布依戏文化传承基地、土陶窑等,带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等,这些都激发了古村落的活力。

  乡村生活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变得多姿多彩,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同时,还能够为乡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电影《一点就到家》以三个从北京到云南老家创业的年轻人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助力家乡发展的故事。影片在登陆农村电影市场后,受到各地院线广泛青睐,订购成绩连续位居前列,丰富了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影片拍摄地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也因该片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地普洱咖啡的魅力,增加了当地普洱咖啡的销量。

  融合创新方法及策略

  随着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但“千村一面”“向城市看齐”“土地缺乏规划”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如何让艺术更加切合实际地融入乡村振兴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艺术与乡村地区的切实联系,在重建、新建乡村的同时要重运营。一方面,要与乡村生活、生产、建设产生实际联系,通过多种艺术形式,以合作、互动、共创的方式,融入乡村文明传统、唤醒乡村文化内涵、增强村民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以乡村居民为主体,将多种艺术形式的生产活动与乡村居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以当地特色的节假日为切入口,定时定期举行相关文化艺术活动,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培养当地乡村居民的人文素养。

  此外,要推动本土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在乡村地区建立艺术工作室、艺术馆和创意园区,从空间构建、生态圈层、文化氛围、沉浸互动等多角度出发,建设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认知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并以此园区建设、运营建设乡村,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村落环境。如马头琴草原文化产业园(敕勒川草原音乐小镇)就是利用当地闲置房屋,打造出了以马头琴文化为代表、多种业态整合,具有草原代表性的产业文化园区。其产业园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以马头琴音乐为主题的音乐艺术团组、围绕草原文化构建的商业休闲街区、以非遗体验为核心的马头琴百家工坊,充分展示了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旅游休闲的吸引力、独特民族文化的向心力。

  同时,要促进乡村旅游与艺术的深度融合。近些年,乡村旅游热度越来越高,但也出现了不少乡村旅游项目投资虽大,文化景观、文化活动等各种乡村文化产品都千篇一律的问题。因此,要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开发多种艺术主题的旅游产品,提供具有多种艺术主题的旅游线路和体验。如以文化艺术为主线打造的东风韵艺术小镇,其小镇内的万花筒艺术馆建筑风格融合红酒文化、彝族支系阿细人的火文化,酒瓶、火苗状的城堡全部由红砖堆砌而成。因此,在乡村旅游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要加大当地文化在住宿、餐饮、乡村景观等基础旅游产品中的渗透度,住宿设施外部尽量保留传统民居特色,内部装饰融入更多当地特色元素;餐饮方面在保留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多使用具有仪式感的文化符号餐具等标识物;加大乡村文化景观设计与改造力度,通过整体规划、物件摆放、旅游动线等预先规划,在乡村建筑、乡村景观中融入更多可宣传元素,通过游客“打卡、拍照”等方式进行二次传播,提高乡村影响力。

  结语

  目前,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艺术项目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性,艺术项目与当地文化缺乏结合,缺乏文化投资、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等。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多项政策的扶持下,当下中国乡村正在逐渐被改写,展现出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精神气质。在湖北,由省教育厅发起的“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所聚焦的10个领域中,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乡村养老和社区服务、乡村环境等都有艺术的身影。艺术在其中不仅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资源的深入挖掘,还能够提升乡村精神文明水平以及村民的精神面貌,同时多种艺术对乡村形象的展现提供了多个入口,对提升中国形象有着重要意义。艺术在对乡村“输血”的过程成逐渐转变为乡村自主“造血”,进行长远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让乡村在人文滋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未来,我们要做好统筹规划,加强艺术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认识,优化整合资源,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强化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历史贡献。

  (作者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21年“百校百县”项目:产业致富,品牌兴村——助力乡村振兴(核桃树垭村)的产业规划模式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BXLBX055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