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在2022年《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主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育定位为“四型人才”,即: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
新中国成立前期,我国的艺术职业教育比较落后,多采用传统师徒制度,没有完整、系统、正规化的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艺术职业教育逐渐得到重视,更趋先进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民对艺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艺术职业教育建设革故鼎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化、规范化、服务化、个性化的艺术市场。
现实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与复杂的现实职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学生缺乏对所学内容与职业职责之间转换的了解和认知;各地区教学资源参差不齐,教学模式传统、固化、更新慢;学与用存在脱钩。这些问题徒增了就业压力,导致艺术人才流失。新时代的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应以艺术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以致用的目标为引动,以取长补短的教学思路向高质量育才之路提效迈进。
艺术职业教育是为艺术类专业而设立,培养艺术专业人才为目的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着灵活性、生动性、实践性、启发性、务实性的特点,切合培养“四型人才”的原则。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教学工作中,笔者用“以案讲学,学案致用”改进传统案例情境模块重理论轻务实的现状,采取将理论作为问题的多层次提问模式、将知识融入案例阅读材料的深入浅出分析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完成课程内容应用前的知识储备。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能激励学生手脑并用创新思维,敦促学生寻疑生智复合成长,提高学生理会实践变通应用,增效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职前”素质和“职后”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案例教学为学生建立从业人员思维,有效解决了产教之间的断点栓接。
案例教学分为讲解与讨论两大类别,包括:真实、虚拟的事件型、知识型、行业型、问题型、引导型、情境型、辩证型、观演型、能力型和通用型等。例如,真实事件型是从真实生活中提取的案例,而虚拟事件型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编撰成适合学生理解范围的虚拟案例。
案例作为教学工具有着对未来应用“行动前例”的作用,在设计内容、选取类型时是重要一环。例如:辩论案例,促进学生辩证思维力,培养学生职业中的规范、规则意识,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例如:体验和角色扮演案例,模拟案例情景内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专业与职业技术、技能的运用,巩固学习中的知识难点。
笔者以表演专业高职一年级开设的《电影视听语言》课程为例,阐述案例教学的应用步骤。首先是案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明确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让初学电影的学生了解电影视听语言是制作电影的基础功课,掌握重点技术的核心定义,熟悉课程知识与电影从业人员职能的具体内容及工作流程;针对表演专业的学生,重点解决电影视听操作技术、技能在表演技法应用方面的意识。以知识型、引导型、情境型综合指导案例内容设计的方向,突出视听语言的技术难点,比如:画面景别与摄影构图分析、动静镜头运用技术、影调设计、声画台词与叙事关系、表演与摄影机配合等。根据以上教学目的选取中国电影《小城之春》《少年的你》,外国电影《公民凯恩》《伊丽莎白一世》《爱乐之城》进行典型视听片段的截取、编辑,制作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
应用案例教学阶段,先组织学生多次“泛看”案例后,教师提出电影定义知识点问题,引导学生在案例中找出答案,启发学生思考电影制作过程中演职人员的职业分工和内容。教师用对比分析法讲解电影视听语言知识,再通过对影片视听技术的比较,引导学生找出视听技术点,动手绘制视听工作图表及各类工作图表,对图表进行指导和分析后,分配学生组成“拍摄小剧组”分工协作,再次让学生“精看”案例找出视听轨迹,对比检查自己绘制的静态视听工作图,开始准备创造真实拍摄场景,引导学生各司其职,进入职场工作状态。以案例画面为基础,进行动态视听内容的拍摄,用“一比一”模仿案例内容,拍摄视听内容,强调演员表演与视听调度的配合,完成综合制作视听语言习作,教师汇总学生体验后的感受,进行讨论、反思不足,指导学生继续完善习作案例。对于案例提升,教师要密切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案例内容学习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并及时诊断、修正、增补案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优质的教学案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加强了操作和实践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感,融洽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习效果。但如果案例选编不当,则不能达到教学预期;教师指导不当,也会影响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选择与时相偶的案例进行教学,为艺术职业在校生尽早接触“职前”行业实景操作提供了逼真式学习体验,有效调整、加速了课堂学习与文化产业实况同频的进程,对培养“四型人才”、实现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