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艺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探究
作者:陈绣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地方文化艺术是地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以小范围内传播为主要特征。中国少数民族众多,“大杂居、小聚居”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全国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资源各具特色,充分彰显出地方文化艺术的丰富性。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需要以语言作为媒介,因此地方文化艺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合具有可行性。从本质层面出发,地方文化艺术与英语语言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可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地方文化艺术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加深学生文化认同,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高效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此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可以突破地方文化传播范围,以多样化方式将地方文化艺术精华呈现给学生,不断提升文化艺术资源的发展潜力和利用价值,助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凸显地方文化特色。</p>
<p><strong>  完善育人目标体系,弘扬地方文化艺术精神</strong></p>
<p>  中国地方文化艺术在经历文化辉煌时期,以及自悲、自卑、自省等阶段后,发展为当下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期。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地方文化艺术长期与西方文化碰撞,促使民众文化心理发生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地方文化艺术置身于全球化艺术语境中,整体需要在融会中西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跃升。简言之,中国地方文化艺术具备主体性和尊严性,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合地方文化,充分证明中国完全拥有与西方人文艺术精神对话的资格和条件。对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应将地方文化艺术发展历史、根本与传统作为教学目标中的单独模块,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人文艺术精神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为中西文化艺术精神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实质上,艺术文化精神已渗透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各个领域,中国地方文化艺术精神集中体现为对社会发展与人生价值的判断、对理想社会与健康人格的追求、对经济文化与人际关系等的把握等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应明确艺术修养与道德修养教学的重要性,将提升大学生英语语言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养和道德品质纳入育人目标体系中。</p>
<p><strong>  丰富育人教学内容,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要素</strong></p>
<p>  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通常以西方思维模式为引导。多数地方高校学生虽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但多数为本地区生源,在此现状的基础上,高校与教师应将更多学生熟悉的地方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中,带领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深入了解优秀地域文化艺术,从而更加准确、专业地表述地方文化元素。例如,甘肃省的高校可以将敦煌文化艺术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讲述敦煌壁画发展历史、专业工作人员修复壁画文化的职业素养等;贵州省的高校可以将刺绣、蜡染、编织、漆艺等地方民族文化艺术中所涉及的色彩、线条、文化渊源等元素作为英语教学内容,带领大学生深刻感受“大国工匠”精神。与此同时,不同地区高校可以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共享教学内容特色,使全国大学生有机会感受不同地方文化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线上线下互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从多元文化视角加深对地方文化艺术的理解。此外,高校可以将民族音乐、戏曲、绘画等文化艺术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拓展内容,以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艺术与大学英语融合的学习兴趣。</p>
<p><strong>  融合文化艺术实践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strong></p>
<p>  与国家倡导的素质理念相一致,地方文化艺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旨在提升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文化意识、英语语言文化、思想政治的理解程度,从而掌握运用大学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是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益创新,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将较为成功的地方文化艺术对外传播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中,选取校内在地方文化艺术传承方面有杰出造诣的学生作为模范,提升案例教学说服力。例如,民族院校中少数民族文学的英译是极为专业的工作,该专业学生和教师已将少数民族民歌等作品集翻译为英文,甚至邀请外国专家进校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充当翻译角色,切身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并体会英语文化和地方文化艺术的魅力,在提升随机应变处理问题能力的基础上,于潜移默化中养成创造性思维。</p>
<p><strong>  组织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服务能力</strong></p>
<p>  地方文化艺术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文化艺术知识和英语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据此,地方高校可以同步开展文化育人与美育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文化博物馆、特色文化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研究博物馆等景点的英文标识,将有明显错误的标识作为课堂教学讨论案例,使学生直观感受大学英语在地方文化艺术发展中的实用性。与此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和兴趣,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校外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运用英文讲解文化艺术项目,更加透彻地了解地方特色文化艺术,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艺术传播使命感。</p>
<p>  (作者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讲师,本文系明德课程思政“基于《大学英语四级》系列课程线上教学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1mdsz33的研究成果)</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