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何合理地传承非遗,让其走进当代生活?杨慧子的新著《手工开悟:非遗与文创设计》对此提供了新的经验与视野。该书综合非遗研究者和文创设计师的双重视角,以丰富的田野案例与作者在民间美术和文创产品设计方面的教学实践为论据,结合非遗文创产品的具体设计进行阐述,肯定了“非遗+文创”优势互补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本土文化独特性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呈现了非遗文创在当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现实困境。为推动非遗文创的可持续性发展,作者不仅创新性地提出了非遗文创设计的五条核心原则和六种设计方法,还从商业、市场、政府和教育等多个角度对非遗文创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作者通过对非遗文创进行定义与分析,探究促进非遗文创发展的各种条件,明确非遗文创设计的关键所在,这些记录、分析、探索和总结对于政府、院校、相关机构、传承人、手艺人和设计师等皆具重要的借鉴意义。
该书的研究始于作者的博士论文,相较于此前的研究,书中对“本真性”与“非遗经纪人”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更成熟的思考,但也有可继续补充和延伸的地方。“本真性”是作者构思、写作的依据和贯穿全书始终的伏线,该书对这一概念的阐释立足于学者刘魁立提出的“基质本真性”概念,它“并不无视尤其并不反对文化的变化、创新,而是在承认社群自身有进行文化调适、文化创新的正当性的情况下,保证文化事象基本的一致性”。非遗文创的设计以“本真性”为核心,背后关涉的是学术与生活的距离问题。正如学者施爱东所言,学术与生活是不可通约的两个世界,二者有各自不同的立场,应相互尊重、保持独立。作者认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加法,更需要‘量身定制’……不代表所有的非遗项目都可以进行文创设计,也并非都可以用简单的模式来套用”。这一论述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以非遗保护的“本真性”为原则,不适宜进行产业化的非遗项目不应纳入到非遗文创的设计中来;即使可以进行文创设计,对其“本真性”的考察也应遵循“一事一议”的原则,不可一概而论。构成某一文化事象“本真性”的要素包括“形态结构、内在属性、外在功能,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个人和群体对其的评估反馈”。作为主体的个人、社群、族群对该事象的价值评估关涉他们对非遗项目的情感、记忆与认同,其中的复杂性提示了考察非遗“本真性”的难度。非遗被创造性转化的同时,消耗性转化也在发生。那么,在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与设计时,如何界定转化的边界?那些被消耗的部分是否对非遗的“本真性”构成影响?“本真性”这一概念如何框定了我们对于非遗的认知,又带来了哪些学科伦理问题?
非遗经纪人是有别于传统经纪人的概念,它指“为非遗传承人及民间手工艺人,以及文创设计师、各类厂商或时尚产业领域架起桥梁的‘经纪人’,应具备更多更广的思路、能力和专业知识,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一概念是探索非遗文创发展之路的深刻洞见。对于非遗经纪人是否能担任好对接“桥梁”的角色,书中对其工作范围作了细致的说明:“包括对接版权、教学培训、创作定制、采购代销等,以及将非遗传承人推荐给适合的公司、品牌,进行合作代言或是联名创作。”也就是说,仅仅依靠传承人、相关学者或者市场,都不能顺利推动非遗的产业化。由此便突出了非遗经纪人多方位的角色身份:既熟稔非遗,又了解设计,还通晓市场。这与《民俗学家做什么:民俗学研究的专业可能性》一书提到的例子极为相似,该书以76篇民俗学者撰写的关于他们工作的文章为线索,全面呈现了民俗学家可以工作的许多方式。书中提到一个民俗学者担任博物馆馆长的例子,为了确保博物馆的有序运转,一位博物馆馆长不仅需要擅长外交事务,也要懂得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还要精于资金筹集、媒体和营销。这种多重身份对其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挑战,但这些并非专业之外的事务性工作,因为它要求参与者具备强烈的公共意识。受此启发,笔者认为非遗经纪人不仅要掌握处理好各方对接的工作技能,还应具备创造性、主动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品格。
非遗经纪人可以促成非遗传承人和品牌的联名创作与对接合作,但“在诸多非遗项目中,始终存在一些受众范围较小的、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或是不适于进行批量化产业发展的工艺,如果不对它们深入研究就强行进行产业发展,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可能会有致其灭绝的危险”。也就是说,非遗经纪人并非只为促成合作,而是评估合作是否可能。作者以多频道网络的“网红”经营模式为例,强调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非遗经纪人“需要具备较好的文化底蕴与审美能力、基本的设计技巧、较强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熟悉程度”。鼓励国内高校加强此类经纪人的专业建设,呼吁政府对向非遗保护作出贡献的非遗经纪人和相关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和税费减免政策。由此看来,非遗经纪人对于非遗文创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明显以市场为导向的特点。那么,为了充分发挥非遗经纪人的有效性,就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其专业素养和文化情怀,还应建立以非遗传承人、品牌方、市场、政府等多方位为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非遗经纪人的监督和评估。
非遗文创之路道阻且长,但非遗保护与文创产业亦可形成紧密的共生关系,创造共同发展、共同获益的共赢模式。《手工开悟:非遗与文创设计》所进行的尝试为非遗走入当代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希冀未来能有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