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画派背景下的桂西南地区花鸟画创作探索
栏目:创作谈
作者:陈亚玩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花鸟画的艺术史表明,区域的生活元素是花鸟画创作者迸发出新灵感的来源,花鸟画的创作不能脱离开区域的生活特点。漓江画派在创作中深受岭南画派的影响,其花鸟画在题材上更倾向于选取具有岭南风格的动植物,如荔枝、芭蕉等;而技法上更注重写实,擅长吸收西方画法进行创作。然而,当下桂西南地区特色的花鸟题材在漓江画派创作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一方面,桂西南地处广西西南部,这里位置较偏,采风难度较大,因此受外部画家关注的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桂西南地区的中国画历史起步较晚,由于区域内没有大型的中国画研究和创作机构,虽然近年来也有本土画家在进行创作,却还没有产生系统的绘画作品,因此受重视程度也不高。本文将根据桂西南地区的特色动植物,结合漓江画派的用色和技法,以“融合创新”为出发点,进行漓江画派背景下的桂西南地区花鸟画创作实践研究,探索桂西南地区特色动植物在中国花鸟画创作中的艺术价值,为传统中国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向和实践探索。

  漓江画派的色彩和技法

  以黄独峰为代表的漓江画派在创作中主张以写生为主,因此大部分的漓江画派作品都是以景和物的写生为主。在创作中,漓江画派可以细分出不同画种,分别是以漓江山水作为主要创作素材的中国画、以展现美丽南方地域特色为主的油画、以北部湾为创作素材的水彩画,这三个画种目前都已经在国内取得一定的声誉。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中国画的创作,最为常见的素材就是漓江风光。黄独峰在广西进行创作长达30年时间,在这期间,他不断在漓江两岸进行写生创作,最后完成著名的山水长卷巨制《漓江百里图》。

  然而,漓江画派的中国画创作也并非一味地只对本土动植物进行写生创作,而是擅于融入其他派系,甚至是其他国家的素材。如黄独峰最为知名的神仙鱼系列画作,极具创新且大胆地加入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神仙鱼,大大扩展了漓江画派的写生素材。通过透明的鱼鳍、凝重的鱼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画特有的层次感。可见,漓江画派在写生素材的选取中,以漓江流域素材作为主干,也擅于融入不同风格的写生素材,这使得漓江画派在风格统一中又多出几分变化。

  在技法上,漓江画派传承了岭南画派以线见长的特点,又根据漓江特色在创作中融入了淋漓的用墨、明丽的色彩等特点,使其与传统中国画有着鲜明的区别。在用墨上,漓江画派擅于运用大片浓墨表现山峰,恰似浓墨叠彩,极具浑厚雄奇。在用色上,又偏爱鲜润脆嫩的绿色,使其画作呈现一派生机。因此,漓江画派的中国画技法鲜明,具有用线清奇、用墨浓厚、用色鲜润的特点。在选取桂西南地区特色动植物进行创作时,应该充分考虑漓江画派的这些技法特点。

  笔墨中的民族锦心

  近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提高。为了展现新时代背景下桂西南地区人民一心向党的诚心和一心跟党走的决心,笔者通过融合漓江画派的特点,融入桂西南地区的特色动植物和用色特点,创作出具有桂西南特色的中国画作品《锦心向党》,以期通过传统艺术与民族特色的结合,展现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特点,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选择“锦心向党”作为创作的核心思想,主要是想要展现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新时代对党的热爱之情。围绕这一核心思想,选取象征着西南边陲的卫士木棉作为创作题材。在创作中,选用木棉花瓣作为主要的创作对象,由木棉花铺就一条向党的锦绣大道。整幅画以木棉作为主题,在创作中融入桂西南地区的图案特点。首先,木棉规整、重复地在锦绣大道上铺开,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秩序感。其次,在创作中使用线条将整体的画作进行分离,展现出壮乡图案特有的抽象感。最后,在构图中仿照壮锦的构图形式,穿插使用物理图形对整幅画进行划分,通过交互出现的木棉和其他主题,增加了整体的静谧感,并且通过物理图形,营造出一种窗口化的透视感,增加画作的层次,弥补由于大规模重复出现木棉物象而导致的单一化问题。

  遵循漓江画派的用色特点,选取赭红色作为主要色调。首先,笔者在桂西南地区的崇左生活多年,赭红色已经深入到当地的生活和各种艺术作品中,可以说赭红色已经成为当地的用色代表。然而,对于赭红色的中国画创作还较为欠缺,因此创作赭红色的中国画作品可以更好地传递当地人民的美好愿景。其次,赭红色也较为贴近作品选取的木棉花物象,自然中的木棉花的颜色刚好与赭红色较为贴切。此外,为了增加画面的变化性,在赭红色中配以少部分的黄色和黑色,在古朴中增加了几分庄重。最后,赭红色也能体现“锦心向党”的创作理念,展现当地人民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总体来说,作品的创作用色主要以赭红、黄、黑色为主,这些颜色充分体现了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用色特点。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漓江画派背景下的桂西南地区花鸟画创作的探索和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