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文化特色
镌刻艺术生命张力
栏目:观察
作者:康亚会 李璐  来源:中国艺术报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div class="TRS_Editor">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7/202211/W020221118305392531801.jpg" oldsrc="W020221118305392531801.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傣族群舞《生命的摇篮》剧照</font></p>
<p>  日前,由云南省文联主办、云南省舞协承办的第二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在云南省歌舞剧院举行。来自全省14个州、市的舞蹈院团、艺术院校、新文艺群体、文化企事业等46个节目的600余名舞蹈演员参加展演,展现了云南原创舞蹈的风采。本届展演活动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以育人才、出精品为宗旨,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鼓励立足民族区域特色、反映现实题材舞蹈创作,充分发挥舞蹈艺术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的积极作用。</p>
<p>  由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选送的三个原创作品在展演中充分展示了专业院校以舞蹈创作紧扣时代文化特色,镌刻艺术生命张力的理念。其中,傣族群舞《生命的摇篮》荣获作品一等奖,现代舞独舞《知行》荣获作品二等奖,哈尼族独舞《铓·谷》荣获作品入围奖,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作品《生命的摇篮》反映了人文精神与民族团结,强调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深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思想;现代舞作品《知行》表达了一路摸爬滚打地行走于陆离斑驳的探索之路,然而内心怀揣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品《铓·谷》是一部既具时代精神,又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哈尼族舞蹈作品。铓鼓舞作为哈尼族传统节日“昂玛突”中跳的舞蹈,寓意“谷子饱满,风调雨顺”。作品中运用道具铓,来表现农作中哈尼人的勤劳质朴。同时,通过梯田文化表现哈尼人大山一样的性格,森林一样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p>
<p>  艺术创作要根植于传统文化,更要以人民为源头活水,与时俱进。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足本土、扎根民族、兼收并蓄、传承创新”办学理念,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省“三个定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化精髓,发挥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文艺工作者应担当的使命和任务,努力提高艺术创作质量。同时,以优秀舞蹈艺术作品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培养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艺术人才。</p>
<p>  三个获奖作品既有源于传统的生命回归,又有现代身体语言的技法表达,始终围绕着人类至美至善的精神追求,展示出舞蹈编导的传统守望和现实思索。例如《生命的摇篮》,以傣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伞为道具,以地球的转动为切入点,将傣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与时间流逝进行跨空间结合表现,不仅反映了傣族人民的民族精神,也突出强调地球作为人类生命的摇篮,拥有孕育生命的力量。彰显了大自然既有我们呼吸的空气,又是孕育我们的摇篮,呼吁人们携手秉承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就形式层面而言,该作品突破传统创作手法,不仅复现了傣族传统民族风情面貌,又突显出新时代艺术创作手法。编导通过大量的细节塑造了热带雨林中的人像与物像,以形写意与虚实空间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营造出人与自然共存共舞如诗画般纯洁美丽的场景。</p>
<p>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三个获奖原创舞蹈作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根本,以新时代创作精神与要求为导向,努力构建创作新空间。文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长期坚持和辛勤付出的文艺工作者。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明确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明确文艺创作要以中国精神为灵魂;明确繁荣文艺创作要守正道、走大道。</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