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份亲历的感动传递给观众
——话剧《你知道我在》创作谈
作者:曾涌麟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7/202211/W020221118305747280260.jpg" OLDSRC="W020221118305747280260.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话剧《你知道我在》剧照</font></p>
<p>  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厦门市鹭海英烈慈善基金会、厦门市公安局政治部共同策划推出,厦门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话剧《你知道我在》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在表现那些日复一日穿梭在大街小巷,保障社会平安运转的派出所基层民警的时候,架构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以主人公王毅刚在处理一起由网瘾少年引发的家庭悲剧为主线,交织与女儿的冲突为辅线,相互呼应,引发自身对工作和对女儿教育问题的思考。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触动所有观众的心弦,它讲述的是许多家庭都会遇到的焦虑,看到的是“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所谓的英雄,就是那些伟大的平凡者,一次又一次勇敢地挺身而出”。</p>
<p>  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中,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典型人物形象的创造。因而更为立体地展现真实可信的民警形象,是这次创作的初衷。随着创作的深入和推进,我们发现公安民警这份职业有着平凡生活的烦恼,有着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但这份职业更有着值得我们去颂扬和致敬的牺牲奉献精神。将这份亲历的感动传递给每一位观众,除了在剧作立意、思想性上做足功夫,舞台呈现必须要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可看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发生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对于戏剧节奏和信息量的捕捉,我们希望让观众看到一个时空流动、多变的戏剧作品。</p>
<p>  生活本身就是纷繁复杂的,人所面对的困难也具有多重性,想要更真实、全面地塑造人物,就需要在作品中多角度地展现生活,让人物在不断的行动中展现人物性格。多线叙事可以创造更为全面、真实的戏剧空间,让角色有更多的角度去展现自身的性格特点,但如何做到“杂而不乱”,确保作品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是其难点。为此,我们抓住主人公的成长,人物可以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困难,解决不同情况的警情,但困扰角色、引发角色思考的问题应当具有一致性。人物从困惑迷茫到豁然开朗,要完成自身的成长,必然经历一系列的困难、阻挠。这些矛盾的外部形态可以不同,但最终引发角色的思考应该具有一致性。当人物的思考贯穿全剧,最终达成认识上的提升,无论情节如何繁杂,都将做到“形散神不散”,因为人物始终都在解决内心的那个困惑。</p>
<p>  该剧主人公主线面对的是未成年人的警情,其矛盾双方是孩子和父母;回到家,面对的是女儿的对抗,两条线不断地交织推进,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反思、挣扎。剧中还有第三条线,是主人公和母亲的冲突。当自己成为孩子,一个中年人面对自己的母亲,观众一下子理解了角色的处事风格从何而来,这也成为人物思想转变的关键点。这部戏让人信服的地方,就是人物思想意识的转折。多线叙事的魅力,犹如真实生活一般,让你看到生活之中的奇妙联系,同时更为有机地展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p>
<p>  多线叙事在叙事空间上是灵活多变的,同时给二度创作提出了难题,如何在演出中解决多空间的环境切换,保证戏的连贯性,导演提出一个画面,主人公置身于川流不息的城市,身后的场景不断变化,但主人公自始至终坚定地在原地伫立。</p>
<p>  这部戏所讨论的社会议题是深刻的,具有现实意义,而深刻的背后是“以情动人”。多线叙事在不同的叙事线上矛盾的设置是多样的,人物最终解决矛盾都饱含着深情,这也使人民警察这一形象充满温情。无论是同事间的兄弟情,还是对女儿、对妻子、对母亲,或是对父亲的怀念,都令观众为之动容。当然除了这些人与人的情感之外,最让人感动的,也是导演强调的:信念的力量。最后主人公离开人世,他的好兄弟陈江涛呼唤着他的名字奔向舞台前区,舞台上的灯光慢慢至暗,陈江涛跌坐在地上,想起王毅刚这一路的艰辛,心中充满着不舍,他缓缓起身,蓦然敬礼,舞台大亮,身后阳光耀眼的蓝天下,伫立着一群警察,他们用最坚定有力的声音,喊出人民警察的誓言。这一刻观众为之震撼,情不自禁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