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走出去”背景下
莫言小说的英译策略
栏目:观察
作者:华依莎 吴文亮  来源:中国艺术报

  莫言小说中多种多样的英译策略为我国的文学翻译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也让更多的海外读者了解了莫言和他的小说作品。

  只有具备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自觉性,充分认识翻译环境和目标读者的阅读需要,才能够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架起桥梁,帮助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和融进去,展现中国文学中真正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逐渐成为评判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文学翻译工作开始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目前来看,中国文学的“走出去”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为我国文学翻译工作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莫言是我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一位重要的作家,曾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不容忽视。本文从莫言小说入手,立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莫言小说的英译策略问题,统筹兼顾,整合和优化翻译资源,形成自觉的翻译理念。

  重视思想情感表达

  众所周知,莫言的小说中具有丰厚的文学审美价值,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背景下进行英译,需要高度重视翻译过程中的思想情感表达。同时,由于小说作为一种表达类的、形而上的文学作品,是作者使用艺术化的语言阐释一定的信息,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尤其需要注重其中蕴含的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充分表达作者对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认识以及自我的内心情感,帮助海外读者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感觉到思想的熏陶、心灵的体验和内心的充实。具体翻译莫言小说的时候,需要大量使用形象化的思维方式来展现小说中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比如,在其长篇小说《四十一炮》中,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现炮孩子对于“吃肉”这一行为的喜爱,并且文中大量、反复描绘了多种多样的“肉”以进一步强化主题,特别是小说中丰富多样的排比长句中蕴含了莫言本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度讽刺。因此,在对小说进行翻译的时候,著名翻译学家葛浩文使用了一个先行词“slaughter village”,随后的其余文本全部使用由“where”所引导的定语从句再次阐释,巧妙地解决了句式容量过于紧张的问题。而小说中“没用硫磺熏过的肉、没有掺水的肉”等类似内容的短句则统一翻译成“meat that hadn’t”,即使用了英文中的省略语法来减少语义重复带来的阅读不畅。这样的英译策略不但没有弱化其中的艺术形式,反而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营造出浓郁的审美文化氛围,同时也有助于起到加强主体、传递思想情感的文学效果。

  准确把握原文精髓意味

  以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为例,他的翻译手法大都是在全面、整体把握原文的基础上,以读者为落脚点,挣脱原本言语结构的束缚,再度对文本进行整合。即不将目光局限在小说中表层文字的简单传达,而是更加深入地挖掘莫言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内涵,从而保证英译文章中也具有原文的精髓和意味,这样的翻译策略在莫言小说标题的英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比如,在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中,葛浩文就将标题译为“Shifu,you’ lldoanythingfora laugh”。一般情况下,中文中的“越来越”用英文表述为“more and more”,“幽默”则译为humorous,因此,这部小说标题的翻译并没有立足于表层的翻译目的。结合具体的小说内容来看,不难发现,正是葛浩文独具匠心的英译策略,准确地、惟妙惟肖地把握了原文的精髓:小说中的主人公丁师傅是一个被时代无情抛弃的底层小人物,他不能为他人带来幽默,更不会越来越幽默,只会沦为被嘲笑的对象,即莫言笔下的“幽默”实则为反讽,传达嘲笑之意。而“越来越”在文中代表丁师傅一次又一次地被嘲笑,却将所谓的幽默程度推至最高潮,小说中讽刺现实的深层次内涵也由此展现出来。这样的翻译策略虽然与原文不完全相同,但却在准确展现小说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妙的重构,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合理恰当的归化处理

  归化翻译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以译入语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立场,具体而言,就是将中国文化“译出”到英文等海外语境国家的策略,这样的翻译策略更多的是强调翻译语言在这些文化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比如,在莫言经典小说《红高粱》中的片段:“奶奶在唢呐中停住哭,像聆听天籁一般,听着这似乎从天国传来的音乐。”这里的“天国”一词在英译过程中就经过了一定的归化处理,葛浩文将其译为“from on high”。《生死疲劳》中的片段:“我西门闹心正不怕邪,行端不怕鬼,即使是碰上太岁又有何妨?”这里经过归化处理的“太岁”一词,则被译为“The wandering god”。与莫言小说的原文相比,英译的版本多了一些优美、华丽,少了一些世俗、野气,莫言本人也十分认可这种类似于改写的归化翻译策略,他的小说也在翻译后得到“重生”。

  莫言小说中多种多样的英译策略为我国的文学翻译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也让更多的海外读者了解了莫言和他的小说作品。翻译是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媒介,为莫言小说,甚至是中国文学的“走出去”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世界读者了解并认识中国文学提供了渠道。只有具备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自觉性,充分认识翻译环境和目标读者的阅读需要,才能够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架起桥梁,帮助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和“融进去”,展现中国文学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作者华依莎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吴文亮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平台建设项目“新时代广西边疆民族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GXKSKYPT20210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