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之血脉灵魂。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历史沉淀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积淀和深沉信仰追求的表征,还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最独特显著的优势所在。当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提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尤其注重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育人,并提出“以文化人”育人理念。新时期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都迫切需要兼具良好传统文化素养和卓越专业技能的高质量综合型人才。新形势下,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践行思政教育的“三全育人”理念,将“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理念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之道。然由于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不足,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处于实践探索的初级阶段,融合程度不深且教学效果不显著,因此需要就这一问题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讨。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在意义和形式上都是双向的,即此二者的深入融合不仅是当下高校思政教育提升育人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要求,也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增强思政教学的趣味性,便于学生接纳理解思政理论、切实提高综合素养;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之基,在教育功能上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殊途同归,都是关于道德与思想、审美与实践的教育。当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德行品质、较高思想觉悟和端正意识形态的新时代青年,必须依托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基础的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要在新时代实现传承延续与创新发展必须依托高校思政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承传递与创造创新的主要渠道,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与高校思政育人目标相契合。二者的融合能最大程度提高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从而发挥其当代价值。大学生群体通过日常思政学习中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深入领悟,能够自觉在实践中践行传统文化观,从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学实践机制。然而当下无论是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还是教学资源的完备性,都尚待完善,融合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改革。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对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所需的主客观条件给予充分支持。在客观条件方面,高校一是要建立专门负责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的学术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并给予资金、资源支持。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传统文化思政育人专题网站或传统文化校园数据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海量传统文化思政育人教学研究素材和学习资源。二是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专业素养,在教师自主加强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高校要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便于教师在领悟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和内涵的基础上找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在主观条件方面,思政教育倡导“三全育人”,要加强对全体师生的传统文化思政价值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传统文化认同感,以新的角度、新的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其重点是提高思政课教师对传统文化思政育人价值的认同感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纳度。
另一方面,要创新和完善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模式体系。在教学素材上,高校思政教育要集中力量开发设计包含传统文化育人内容的思政课教材。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政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的内容与高校思政教育主题进行融合与创新并广泛渗透进思政课教材中,实现传统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与思政育人理论的相互论证与诠释。在教学手段上,高校要结合传统文化特点创新教学手段。其一,在思政课堂中善于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观和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结合特定思政课教学主题,依托传统文化相关素材,以师生互动、合作和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探讨。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相关电影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教育。以思政教育为目的,用时代眼光诠释传统文化中的高尚道德观、科学世界观、正确价值观和政治国家观。其二,要注重在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观念。比如通过思政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传统文化赏析活动体验领悟和践行传统审美观、道德观和政治观,用实际行动传承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指导思政实践。在思政课程设置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育人主题的相关专题课程,比如《中华礼仪》《中华民族精神》《论语导读》等,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开设地方传统文化主题课程,目的就是通过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塑造学生正统价值观。在思政课教学评价中,要加强对教师传统文化育人能力评价,同时坚持对学生的全过程、全方位思政教育评价,重视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国家观的理解与实践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入融合的关键,就是准确把握和利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实现精准融合,将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我们在明确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性质和目标的基础上站在时代高度重新解读传统文化内涵,如此方能同时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切实提升。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