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访情感作家张莉
作者:顾敏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妈妈,你算不算有名?”有一天,8岁的儿子忽然问。当时他们正在昆明机场一家奶茶店里喝饮料。</p>
<p>  张莉问儿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儿子指着邻座的人说:“那位叔叔正在手机上看你照片呢! ”在生活中和读者偶遇,是张莉常有的事。</p>
<p><strong>  为情感而写</strong></p>
<p>  张莉写了十多年情感专栏,并陆续出版了《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当待业女遇上草食男》《结婚练习生》《一百个不谈恋爱的理由》和《全职爸爸》等多部作品。其中,2019年出版的生活记录作品《全职爸爸》是反响最为强烈的一部。该书以“全职爸爸”小陈的育儿心得与精华总结等家庭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2018年在“和毛利午餐”微信公众号连载后,让“小陈”成为“全网最火的全职爸爸”。</p>
<p>  在当下遭受情感困扰的青年群体中,《全职爸爸》被认为是在择业、择偶、育儿等人生大事上的一个颇为醒目的符号,“全职爸爸”的走红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实逻辑:高学历、高收入的适婚男女青年群体似乎更难找到另一半并经营好家庭?作家张莉现身说法,以写作为业的她,平时陪伴儿子的时间并不多,她害怕蜥蜴,但尝试着去了解儿子养的宠物,并写了《大蜥蜴的故事》作为给儿子的礼物;丈夫“小陈”则辞去了工作,回家当起“全职爸爸”。反转了传统的家庭经济结构、夫妻角色与亲子生态,这一系列择业与择偶观念,又意味着什么?</p>
<p>  作为一名写作者,张莉也许不能给所有人可供复制的标准答案,但她的选择、行为和写作却不失为触及读者心灵的一道“微光”,与时下的年轻人有着走心的共鸣。这也体现在她的自媒体矩阵的传播生态里。“和毛利午餐”微信公众号的读者群体多数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仅北、上、广、深就有近8万人,其中女性粉丝占比达85.9%。不过,她并不认为自己正在进行的是一场能够抵达某种答案的“试验”,她想要表达的,只是对自由与快乐的体验和向往。</p>
<p><strong>  成长之路</strong></p>
<p>  少女时期的张莉,并非邻居们称赞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而更像一个收集着自由感和存在感、释放着天赋与灵性的小女孩。1985年,张莉出生于上海松江区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由于是独生女,父母灌输给张莉的观念像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改编版:“你是女孩,你要更争气!”</p>
<p>  儿时的成长环境,跟上海市区仿佛两个世界。邻居们到市区时,经常会说:“去上海”。因而,当市区的同龄人开始参加钢琴、舞蹈、外语等种种培训班时,张莉主要的娱乐和爱好便是自由地阅读。当时,一本文学读物常要十几元或二十几元,想要维持广泛的阅读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p>
<p>  张莉常常跑去小镇上的图书馆借书,利用周末一两天时间快速读完一本,再去换另一本。在这个无人指导也无人干扰的阅读时期,她筛选出了自己一生中常要反复去读的作家:老舍、王小波、汪曾祺,以及英国作家毛姆、乔治-奥威尔,美国作家海明威等。这些作家的风格滋养了张莉,激励她敢于写别人没写过的、自己也想写的话题,去表达跟别人不同的见解,多向读者介绍一些优秀作家的思想观点。</p>
<p>  高中时代,正逢博客发展的黄金时期,张莉在网易开通了自己的一个博客,其博文的语言犀利而不乏幽默、观点则独立而颇显另类。当同龄人崇尚“为爱痴狂”的恋爱观时,她却认为“女生不必过早进入一场以婚姻为目标的爱情”。这种写作风格在大学期间得到进一步强化,并将写作领域集中在情感话题,其素材来源既有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也有粉丝们的留言和来信。她的大学生活是在暨南大学度过的,但她并未在所学的金融专业一路走下去,成为父母所希望的公务员或者金融人士,而是成为一个以稿费为生的专栏作家,为《中国青年报》《Vista看天下》《睿士ELLE MEN》《博客天下》《优雅》等报刊长期撰稿,最多时候,她一个月要写二三十个专栏。</p>
<p><strong>  文字内外</strong></p>
<p>  2010年,张莉曾在北京度过一段“北漂”生活。此后,她去丽江待过大半年。而后又作为背包客进入西藏,并前往尼泊尔、印度等国家,一边行走、一边写作,成为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游历印度期间,张莉遇到了在当地一家中资企业工作的“小陈”。他陪同张莉一起游历了肯尼亚、土耳其、埃及等国家。后来,“小陈”成为《全职爸爸》的主角。</p>
<p>  如今,《全职爸爸》相关影视改编等衍生版权产品的开发正在进行中。随着“和毛利午餐”微信公众号以及张莉在微博、今日头条、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张莉的多部小说及其在旅游、情感、生活等领域原创内容均进行了多元化开发和多渠道运营。她先后注册成立了两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美好生活的创造。</p>
<p>  在人们常常纠结不已的情感问题上,张莉尝试用某种令人脑洞大开的选择和观点去实现文字的疗愈功能。“我个人对于情感的理解一直在变化和成长,读者也会经常和我交流他们的情感生活。每一个自媒体平台都是情感交流的平台,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感宣泄的终点,而不是起点。”张莉说。</p>
<p>  张莉笔下的故事,是她给都市青年的一个关于恋爱、婚姻与家庭的个性选择;至于文字外的故事,从专栏作家到自媒体人,再到文化企业的经营者,张莉个人身份的三次转变,又是她给都市青年的一个关于成长、事业与家庭的有益参考。</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