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
我用三个关键词“感恩、感谢、感激”作为开场白。首先,中芭想通过举办费波创作20年分享活动,感恩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对中国芭蕾事业的支持和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们为芭蕾与文艺今天的繁荣打下的坚实基础。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为我们主办此次研讨会,感谢专家学者们诚挚的真知灼见。感激各位老师、专家们在我们艺术发展道路上全方位的指点和对中芭事业发展的支持。中芭的人才成长是全方位的,从舞蹈演员、编导,到交响乐团的演奏员,到灯光设计师、舞美设计师、服装设计师、摄影宣传等整个创作团队,都收获了不同的进步,为此我们应感恩、感谢、感激老师们在为人从艺方面的精心呵护和全方位培育。
未来中芭将不断告诉自己要回归到艺术语言的本质,不断容纳与融入任何有益于独立发展的艺术养分,真正建立起自己文化语境下的芭蕾艺术语言,进而创作出表现中国题材、呈现中国文化、展现中国精神、抒发民族情感、表达中国思想、体现中国价值的原创作品。并将凝结于这些作品中的精神与力量传递给世界,以保持中国芭蕾在国际舞台上快速发展的势头,进而更激发我们承担起将来引领世界芭蕾艺术发展潮流的重任。中芭将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民族性中谋求国际性,在原则中强调融合,在经典中发展当代,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世界艺术的未来在中国,而我们会随中国的脚步前行。
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
一、费波20年来在中芭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说明北京舞蹈学院,特别是现代舞专业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二、中芭温暖的大家庭和国际化的大舞台,有这么多高度敬业、训练有素的好演员和配合默契的好部门,让费波实现了由艺术工作者向艺术家的飞跃。29岁就晋升为国家一级导演,这在舞蹈界是鲜见的。三、冯英在任12年,始终带领中芭按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芭蕾的艺术规律向前发展,充分说明了她的领导有方和魅力所在,而她策划并执教的12届“芭蕾创意工作坊”更是功不可没,不仅使费波的几个重头作品应运而生,而且我相信,只要这个工作坊坚持办下去,将会有更多优秀青年编导脱颖而出。四、这次作品展演中,既有根据中西古典题材创作的《牡丹亭》《敦煌》和《哈姆雷特》、兼容传统的当代作品《孔子2012》,以及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他与舞者们同心协力、艰苦磨砺出的《逆风飞翔》这5部大中型舞剧和交响芭蕾作品,又有5个获得过国际奖项的男女双人舞作品,既体现出他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中芭宽松的创作环境,也离不开他去纽约访学一年期间见过的大世面。五、在中外芭蕾史上,许多编导大师都是在30岁上下推出经典作品,费波如今已40出头,唯有抓紧时间多出作品,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最终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赵铁春/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首先,我也要肯定中芭的团队建设与费波的努力。费波20年的探索在中国芭蕾70年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自1953年戴爱莲先生始,芭蕾的本土化问题已经被非常明确地提出。不仅如此,贯穿中国芭蕾发展史的还有芭蕾的国际化问题。而中芭则应发挥让舶来品与中国文化结合或融合的旗帜作用。
关于芭蕾的中国学派问题,芭蕾学派是由创作构成的,离不开芭蕾教学和由芭蕾训练形成的身体表达。中国芭蕾学派的建构需要实现训练和创作一体化。不仅如此,还需要给芭蕾编导以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限制,尤其是限制,需要在芭蕾的教学和审美基础上,构建起中国的语言。要形成中国芭蕾学派,语言是第一位的。芭蕾创作与教学需要在一个审美的基础上,或在一个共建或限制的基础上,方可走得准、稳、快。从《红色娘子军》的创作风格实践,到今天的《鹤魂》《敦煌》的探索,可见中国芭蕾的动作语言融合探索是多风格的。虽然这体现了中国芭蕾不同时期的不同认识和追求,但这种语言探索需要更聚焦、更集中、更准确、更具有共识的中国文化典型动作审美样态,当然这需要艺术家创作、教学、表演全方位研究和实践。
另外,中芭这几年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密切,其作品收获了良好的票房,也培养了大批中国芭蕾受众。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中国芭蕾艺术家的训练与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许锐/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
芭蕾是世界性的舞蹈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彰显它的生命力,其自身的流变即具有跨文化性质。对中国而言,芭蕾的传入所带来的不仅是一个舞种,还深刻影响了中国舞蹈的训练、创作,包括北京舞蹈学院的教育体系、舞剧的样式等方面。
中国芭蕾是什么?是样式?还是题材?中芭在本土化创作的道路上做过很多探索,从《红色娘子军》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牡丹亭》以及《敦煌》,在国际舞台上都收获了较好的反响。我认为中国性不应局限在具体的东西、元素或体裁上,而存在于编导这个独立的个体和其所成长的这个时代的中国。今天中国的这个时代,本身就集合着传统、现代与西方,就像编导费波本人,他从古典到现代再到芭蕾的教育经历就彰显了这种复合性。芭蕾的中国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芭蕾艺术的当代化,是这个时期的编导成长中呈现出的新的样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在思考国际视野和本土道路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去西方中心论的趋向中,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思考。希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以费波为代表的当代编导,应该去找寻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命运,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创造自己内心深处想要创作和表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