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今情昆山梦
——观“玉出昆冈——历代名人咏昆山”诗书画合璧之作
栏目:视线
作者:李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诗:《得昆石》 张雨(元)
书法:霍国强 配画:高向阳

  昆山地处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称誉,又因名列中国百强县(市)之首而闻名世界。在艺术家的心目中,昆山是美的化身、艺术的沃土,此地的山水草木都散发着艺术的气息,令人流连忘返。

  昆山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乡。在中国艺术史上,这里不仅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更是诗歌艺术的沃土、绘画艺术的高地和书法的家园。这里不仅是戏曲圣地,引得众多的戏曲家来此朝拜,更是诗人的集结地。古往今来,本地诗人和外地诗人在此雅集吟唱、作诗填词。此地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秀丽的景色、浓厚的人情,吸引并催发诗人们狂歌放吟。据《历代名人咏昆山》载,自西晋的陆机、陆云兄弟开始,到唐代的孟郊、万齐融、张祜、崔融,宋代的梅尧臣、王安石、曾几、范成大、陆游、卫泾,再到元代的张雨、顾瑛、杨维桢,明代的王世贞、沈周、归有光、卢熊,清代的顾炎武、朱柏庐、林则徐等,都留下了歌吟昆山的壮丽诗篇。

  与诗人喜吟昆山相比,画家更乐意在昆山挥舞彩笔。史载画坛四祖之一的南朝张僧繇曾在昆山慧聚寺绘龙于四柱,因画得活灵活现,以至“每因风雨夜,腾趠波涛”。唐宋时画家作画于昆山者逐渐增多。到了元代,昆山成为中国文人画的大本营。当地名士顾瑛屡屡在玉山草堂举办雅集活动,多次邀倪云林、黄公望、柯九思、王蒙等大画家来昆山挥毫泼墨。正是在烟雨蒙蒙的阳澄湖畔,元四家等杰出画家创作出了登上文人画高峰的绘画之作。

  至于书法,在昆山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法帖《平复帖》即出自昆山人陆机之手,距今已1700多年。唐宋以降,出生于昆山或生活于昆山的书法家留下的法书墨迹更是数不胜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耕耘一方水土,美化一方家园。歌颂家园、描绘家园、书写家园已成为出生于或生活于昆山的艺术家的自我要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条延绵有序的文脉。至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经济的腾飞,昆山的文化艺术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中,承继家乡文脉、发扬历史传统、描绘美丽家园、创作艺术精品已成为当代昆山艺术家的共同追求。生于昆山又多年在昆山文联工作的艺术家霍国强,身体力行,自觉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家乡之美。继“昆曲与书法”“玉山草堂”系列作品之后,霍国强近日又与众多画家一起创作了“玉出昆冈——历代名人咏昆山”系列书画作品。

  与一般个展不同的是,霍国强策划并担任主创的“玉出昆冈——历代名人咏昆山”是一个有创意有特点的艺术创作展示活动。其创意和特点,一是承继昆山文脉、展现昆山文化的专题性。此创意展示活动以历代名人吟咏昆山的诗歌为主线,精选古诗100首作为书法和绘画创作的文本,紧密围绕歌咏昆山、描绘昆山、书写昆山的主题进行创作。古意今情颂昆山,众人同筑昆山梦,可谓主题鲜明。二是多方联动、群思群力,众多艺术家共同参与的群体性。侯北人、赵绪成、徐惠泉、宋玉明、沈民义、陈危冰、赵宗概、赵治平、尹舒拉、贺万里、姚新峰等50位绘画名家,或艺坛耆宿或青年才俊,均受邀参加,依据文本或画昆山景物花木,或画昆山大儒先贤。三是诗书画合璧互映的综合性。每一幅作品,诗歌、书法、绘画交互辉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显其骨、画显其意、诗显其魂。诗、书、画结合的方式给人以多重的审美享受。观者可诵其诗,赏其画,观其书。在诵、赏、观的过程中,观者可看到700多年前金粟道人的身影,体会到在外游子的乡愁,感觉到文人雅集于玉山草堂的乐趣,听到梨园的清唱之音和惠聚寺的悠悠钟声,更能感受到秦峰夕照、阳澄烟雨、湖亭月色、芦滩落雁的韵味和美感。

  “玉出昆冈——历代名人咏昆山”专题展的书法作品均出自书法家霍国强之手。霍国强习书已40余年,下过苦功夫,功力深厚。他兼工诸体,博涉多优,尤擅隶书。其隶书属雄强朴茂一路,浑穆凝重,于书坛已卓然自立,自成风格。20年前,霍国强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我们相识相交也已多年,曾多次切磋书法。他悟性好,有见解,每次切磋,我都受到启发,多有收获。此次霍国强与画家合作的这些作品,从作品的整体序列看,霍国强像个乐队指挥,手中的笔如同指挥棒,在指挥着交响乐的进行。在霍国强的书法中,我看到的是铿锵有力的节奏、变化有序的韵律。笔道的运行,空间的组合,隶书和行楷书体的变奏,大字和小字的呼应穿插,尤其是与绘画的有机结合,给人以无限遐想。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