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程榜书作品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榜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闪耀着璀璨亮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书体。榜书古曰署书,是秦书八体之一。“秦书八体,六曰署书”,这是有关榜书的最早文字记载。它是古代匾额等使用的书体,后来把较大型的字称为榜书,也叫擘窠大字。大笔大字用“擘窠”,区别于小笔小字用“拨镫”,以执大笔之法称谓榜书,足见其鲜明的特色。
秦汉以降,随着文字书体的演变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榜书的用途越来越广泛,除宫殿、庙宇、匾牌、楹联等用榜书外,一些名山大川、渡口关隘、楼台亭榭、民居华宅,甚至官府衙门告示等都用上了榜书。文人墨客、学者名流留下了大量榜书珍品,而这些文物古迹也因此名驰天下。正是由于书法名家的关注和广大群众的参与,使榜书艺术取得长足发展并日臻成熟。榜书书体也从秦篆、汉隶发展到后来的楷书、行书和草书诸体,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
大气磅礴,名山胜景之灵魂。中国书法素有“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之说,这里的“大则一字径丈”便指榜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个特定门类,榜书气势宏伟、磅礴圣大、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因此更适合于表现宏大叙事,如开元纪事、祈福宣德、歌功颂德、明志雅号之用,常见于山川摩崖、楼宇宫殿、亭榭画栋、厅堂高阁之中,被誉为“名山胜景的灵魂”。榜书是公共艺术,是环境艺术的精髓。名山胜景环境的构成通过榜书艺术的渲染,托出一种氛围和意境,能动地陶冶人物性情,从而激起情感波澜,并由情感上升到情理,可与观赏者产生心灵共鸣,激起无限遐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泰山现存摩崖石刻有800多处。经石峪金刚经,字大二尺,尚存千字之多。泰山玉皇顶楷书石刻《五岳独尊》每字约半米,气势恢宏。山无文不雅,景无字不名,祖国众多名胜古迹的悬崖、石壁、山体以及古刹亭台建筑上,都书写及镶嵌着瑰丽的书法遗存,为壮丽的自然生态和名胜景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风景。书法题刻承载着与山岩共辉的诗文隽语,不仅张扬了先人创造的精深文学和书法艺术,还为后人留下了可以触摸的人文脉络。广州玉喦书院东厅内“鸢飞鱼跃”木刻榜书牌匾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手笔,结构巍峨,吞吐大荒,天人合一,把繁简虚实处理得恰如其分,是榜书之集大成之作。榜书的魅力是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气势磅礴的榜书艺术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产生出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威风凛然,定堂镇馆之通识。榜书艺术是一门大众艺术,涉众面极广。之所以说榜书艺术涉众面广,并不是指人人都参与其中,而是榜书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榜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宫殿楼宇之匾额、厅堂高斋之雅号、商场大厦之巨招、农家小院之门街,承载物质或金属、或山石、或木竹、或砖泥,可谓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室名、堂号、匾额艺术是中华文字与书法的特殊形式与艺术构成,既是中国古典建筑与传统文化珠联璧合的范例,也是中国文辞与工艺之美的集大成者。牌匾融文学、诗词、书法、雕刻、篆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于一身,其题词惜墨如金,使用的词语简洁、凝练而富含深意,它因人而异,因习不同,因风而化,因域而谐,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或明或隐,或曲或直,或抑或扬,或重或逸,但终究是良知与德行的见证与延伸。榜书因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结合,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山海关城楼的明代“天下第一关”牌匾,长近6米,宽1.55米,一个繁体“关”字高1.45米,几里之外远望也十分壮观。广州“六榕寺”之名,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榜书。尽管仅有“六榕”二字,却骨劲气昂,结实端庄,雍容华贵,尽展苏轼的傲骨,是苏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雄伟建筑物和楼堂门额配上一块榜书招牌或匾额,能为人所识别,给人以指引、阐释,也可起到定堂镇馆作用,可激发观众对建筑和书法家人格力量及其价值意义的确认。
天人合一,人文教化之效用。我国古代的众多祠堂府第、私塾学堂中,有不少匾额是勉励后人树立良好品德,勤奋学习,懂孝悌,知礼节,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与道德观念,也是族人或前辈对后辈所寄予的希望。中国传统艺术在形态的审美上往往以纲常伦理为准则。这些匾额的题匾人,大多数都是当时的文人学士或达官显贵,他们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所题的内容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思想精髓,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此外,匾额也多为当地德高望重之人所题署,有的虽非出自于名家之手,作为雅俗共赏的传统艺术,它也以服务于世人来凸显自身的社会效用。这些民间匾额,大多尊崇传统的书法技法,给人以古拙雄劲之感,将此匾悬挂于家族宗祠之上,可以通过它来警醒后人,传承我国优良的道德品行,还可以通过一块匾额探寻到建筑物的历史、故事以及人文风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点画粗重,笔墨饱满,从写成流传至今,它始终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经岁月的考验,其光彩越发耀眼动人。当我们仰视中山纪念堂门楣上方的四个大字,仿佛是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那端稳、舒和、丰润、敦厚、朴茂、含蓄的书风,凝聚着先生之忠魂,洋溢着先生之热血,回荡着先生之呼唤,它把我们的思想情感引向一个无限光明宽广的境界……广州“留耕堂”横匾,书势飞逸,苍劲有力,别具风格,是陈献章行楷书法。祠堂中另一块“诗书世泽”的横匾下有对联写着“书香郁郁光先烈;世泽绵绵洽后昆”,陈白沙写这副对联,反映了何氏家族不仅是世袭豪绅,也是书香门第,希望何氏后人继承德明公的创业精神。
时代的变迁给榜书艺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书法亦然。欣逢盛世,榜书艺术以其前所未有的声势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更给榜书注入了新的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榜书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载体,凭借其独特的生命张力,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老中青书法家挥毫运笔传承文化精神,饱蘸浓墨书写时代风骨,榜书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在祖国城乡大地大放异彩,街头巷尾匾额招牌抬头可见,擘窠大字比比皆是,真正达到了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的:“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的境地。
榜书艺术雄浑、博大、凝重,蕴含着“正大气象”的文化性格,它的阳刚之美,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给人以昂扬、奋进、超越之感。所谓“正”是强调对中国书法传统的精神把握,所谓“大”意在标举大气磅礴的雄浑书风,标举正大气象书风对中国书法文化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崛起在世界文化语境中须有大境界,中国书法新世纪复兴需要大气象,需要具有经典型严谨性的书法大师。书法家也罢,书法爱好者也罢,走上正大气象道路时也陶养着自己的人格襟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书法就成为自我浩然之气的真实流露。儒家文化体现出来的刚正大气,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表现在书法风格上就是正大气象。可以说,“正大气象”是书法家的光明大道,也是正在崛起的中国形象的世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