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八桂大地 书颂时代新气象
——“翰墨颂党恩”——潘琦书法文艺作品汇报展述评
栏目:视点
作者:秋如  来源:中国艺术报

潘琦书法作品

  近日,由广西书法家协会、广西桂学研究会主办,广西美术出版社承办的“翰墨颂党恩”——潘琦书法文艺作品汇报展在南宁开展。此次展览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突出“翰墨颂党恩”的主题,形式上别具一格,共展出潘琦书法作品110件,包括5个书法长卷,最长一幅《八桂赋》长达36米;同时展出他多年来创作的文学专著78本,其中有《潘琦文集》 9卷和18卷、《笔耕录》4卷、《人的故事》3卷、《文化杂记》3卷,单行散文集、诗歌集、理论专著等40多本;还展出他的书法集及部分作品文稿、手稿、作词的音乐作品集。许多南宁市民闻讯赶到广西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展厅,共同分享这场饱含着一位老共产党员赤子丹心的艺术大餐。

  潘琦是广西罗城仫佬族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桂学研究会创会会长。他曾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自治区文联主席等职务,任职期间他开创性提出了打造和培育“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南国歌海”等文艺品牌的构想,有力助推了广西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从政之余,潘琦艺海泛舟,在文学、书法、音乐以及文艺评论等方面造诣颇深。潘琦的书法根植于传统经典碑帖,真草篆隶诸体均有涉猎,历经多年来孜孜不倦的临池创作,自成风格。在深厚的学识以及高雅审美情趣的滋养下,其楷书的沉着、行书的流畅、草书的通达、篆书的老辣以及隶书的正大气象,于点画之间自然流淌,提按之间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蕴含着其丰富沧桑的人生阅历,书写内容充盈着清正的文人风骨、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对党深厚的感恩之情。

  翻开中国书法史,那些流芳千古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多才多艺的文化集大成者。这是中国科举制度使然,正是学而优则仕,促使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传统文化精粹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得以代代传承并不断发展。传统文人精忠报国的风骨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表达,弘扬和发展了中国精神的时代意义。时下,不少具有深厚学养的当代书法家继承先贤的家国情怀和博艺治学的美德,在研习书法艺术的同时精通多种其他艺术形式,以深厚的学养补充自己的书法创作并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潘琦通过文学、音乐等艺术的长期滋养,在书法创作中自然形成了具有传统文人气节的艺术风貌。潘琦每作书,下笔果敢,尤其行草,亦行亦草,行草兼收,奋笔疾书,跳跃跌宕,宛若行云流水。他在书写时讲究章法,而非信马由缰一泻千里,故而作品中时见传世经典的灵光神韵。任笔随指运转自如,点画变化形态各异,呼应顾盼,笔断意连,给人以勃发的生气和豪气,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文气,此乃因其数十年间笔耕不辍,厚积薄发,以书显文,以文养书,故书文相得益彰,英姿壮美,正气凛然。

  潘琦熟读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本次参展的不少作品为其素日喜书的李白、白居易、杜甫、王安石、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诗人的传世佳作。他每每书写毛泽东诗词时,亦是爱不释手,《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沁园春·雪》《沁园春·送瘟神》《清平乐·六盘山》等脍炙人口的名篇,用行书来即兴表现,引发不少观众的关注。展览期间,大家纷纷驻足在潘琦以龙门水都为内容行书题写的作品前,静静品读,“冬暖夏凉春日风,龙门四季郁葱葱。湖光山色流连客,艳艳秋阳染劲松……树木苍苍遮日影,竹林翠翠映晨曦。荒鸡犹唱回音转,蛇转山泉语若丝……”美景如画,引人入胜。潘琦对龙门水都风光的深刻描述中流露出他对八桂大地的热爱,爱国爱党之情油然而生,行书写就的“江山无限好,祖国万年春”一气呵成,与观众产生深深的共鸣。这些展出的作品书文俱佳,以中锋写就,提按分明,用笔沉着而爽利,自然书写中带出墨色变化,扑入眼帘的是一股清新的书卷之气和意境高远的诗外之情。

  潘琦的隶书作品,则多从秦汉简帛中化出,重在自然,中正朴厚,笔力挺健。他自撰的《八桂赋》《廉赋》《民族团结赋》等作品即是以隶书书写。潘琦喜读书写作,文采极佳,擅长散文、词赋,对世居在广西各民族的民间歌谣更是信手拈来。用隶书来书写表现“清庙之瑟”的赋体文,在情感和气韵的表达上,比其它字体更加容易入境到典雅凝重的情绪之中。作为“八桂书风”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潘琦深谙此理。他说用隶书来书写《八桂赋》 ,与书写其他内容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的,“八桂今朝气象新,阳光明媚物华臻。和谐发展风光美,鼎力耕耘喜事频。年景丰收百业好,东风浩荡四时春。举国砥砺圆新梦,大地飞歌颂党恩。”当写到结尾题诗时,用笔力控制的含蓄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喷薄而出,潘琦感慨地说:“一名文艺家在创作时要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功’,只有眼睛里经常饱含着泪水,对八桂大地爱得足够深沉;只有对党的感恩像向日葵朝着太阳开放,用沉甸甸的果实来回报阳光的照耀那样,才能真正创作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也是我文艺创作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