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民歌
在民族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和创新
栏目:观察
作者:杨琪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我国少数民族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中,民歌文化总是格外夺目,且都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长久以来依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的风俗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歌文化。尤其是桂西南地区,作为广西南壮与北壮的交汇处,桂西南地区87%以上人口都是壮族,拥有壮族较完整较典型的民歌音乐文化。桂西南民歌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承载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在当代依然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但如今,桂西南民歌的发展并没有跟上高速运转的时代齿轮,逐渐显露出衰败迹象,鉴于对桂西南民歌这一民族瑰宝迫在眉睫的拯救和发展需求,当地政府及社会大众也已经开始努力将桂西南山歌融入声乐教育教学领域,意在借此平台和载体促进桂西南民歌的复苏繁荣。为此,桂西南在民族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和创新还需要进行更深入具体的路径设计。

  传承与发展:桂西南民歌融入声乐教学

  桂西南民歌以壮族民族民间音乐为基本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这类民歌主要以对歌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描绘劳动生活现象。桂西南地区的民歌种类丰富、曲调风格各异,民族地域特色显著,各自拥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和珍贵的艺术价值。在类型上,主要有流行于左江流域的高腔民歌“诗蕾”和“诗三句”。以“诗蕾”为例,其体裁自由奔放,为叙事性民歌,歌曲旋律跳跃幅度大、声音洪亮高亢、歌词押韵,在演唱上极富桂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生活特色。还有流行于崇左市的“娇莲调”民歌,曲调优美纯净朴实、音调洪亮有韧性,是富有代表性的壮族民歌种类之一。除此之外,桂西南地区传唱度较广的是七言民歌,一般以男女对唱形式演唱,主要表现为情歌、哭嫁歌、节令歌等。这些民歌文化内涵深厚,善用各种修辞手法,曲调有趣、旋律节奏简洁大方,适合民间传唱。由此可见,桂西南民歌作为广西重要的民族文化艺术珍宝,不仅是当地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和表现,是桂西南地区引以为傲的优秀特色文化艺术,同时其丰富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也能作为经典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成果来指导和促进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但各种现代社会文化的冲击和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桂西南民歌失去了传承传播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渐趋于消亡。面对这种境况,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群众应大力提倡桂西南民歌走进校园,融入民族高校声乐教学。

  桂西南民歌融入民族高校声乐教学,不仅是桂西南民歌自身传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当下民族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举措,是我国民族声乐专业发展的重要依傍。桂西南民歌作为受到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声乐教学中融入桂西南民歌能够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当下民族高校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桂西南民歌本身就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富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声乐特点及演唱技巧都是当代民族高校声乐专业宝贵的学习资料。当下高校声乐教学要紧密结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实际和现实,充分利用这一珍贵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承担起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时代使命。另一方面,桂西南民歌融入民族高校声乐教学能够促使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实践性。民族声乐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实践和社会现实,不能脱离实际进行教学,而把桂西南民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能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更加富有社会现实意义。

  融入与创新:声乐教学中的桂西南民歌

  桂西南民歌在民族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是桂西南地区民族民歌文化艺术在当代延续生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民族高校声乐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举措。但要充分发挥这一举措的实际效果和现实价值,还需要制定落实并不断创新科学的融入方法。一方面,要把桂西南民歌充分全面深入地渗透进当下民族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体系中。首先,要将桂西南民歌的相关理论、常识和经典曲目纳入民族高校声乐专业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高校声乐教材必须重视桂西南民歌相关知识的涉及。这一点可以通过开发校本教材、设置桂西南民歌专业选修课等方式进行具体落实。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就把桂西南壮族民歌歌词以壮、汉等语言和国际音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附上简谱旋律编纂成地方高校校本教材。但是这里还要注意,桂西南民歌的传统传播方式为口口相传,现存资料和曲谱并不完整全面,因此,高校要联合相关专家教授提前做好桂西南民歌的资料书籍文献等收集整理工作。其次,要将桂西南民歌融入到声乐教学整个过程中,使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高校教师在专业授课之时,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和曲调特点的相关讲解可以以桂西南民歌为例进行渗透,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专业知识,还能同时加深学生对桂西南民歌的印象和理解。同样,教师进行演唱和演奏之时,也可以桂西南民歌为内容进行课堂展示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桂西南民歌的魅力。最后,将桂西南民歌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实践和专业生活中。民族高校声乐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桂西南民歌作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文化艺术宝藏,其声乐魅力尤其值得学生深入桂西南地区进行实地探访学习和感受。

  另一方面,桂西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创新要秉持新思维、新方法理念,与时俱进,灵活创新。首先,要善于利用现代技术创新丰富桂西南民歌的声乐教学。比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桂西南民歌的相关演唱视频、音频、文学作品、影视资料等,这种方式能突破桂西南民歌学习的时空局限性,让学生坐在教室就能感受到桂西南民歌最本真的魅力,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次,创新丰富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桂西南民歌实践教学策略。一来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桂西南民歌演唱表演,如地方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节,鼓励学生进行桂西南民歌表演。二来要注重深入民间,定期定量组织学生进入桂西南地区参加该地区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节日,比如壮乡“三月三”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桂西南壮族歌圩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桂西南民歌资料的收集整理、桂西南民歌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中来。最后,要鼓励民族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桂西南民歌创新创作。桂西南民歌的传承教学和发展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已有歌谱曲目成果上,而应当在保持其民族区域特色的基础上,紧跟时代趋势进行新的创作创新和丰富。因此无论是高校声乐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中都要积极进行桂西南民歌的创作创新,使得桂西南民歌永葆生机,符合时代审美和艺术价值观。

  融入与创新,首先融入要全面深入,无微不至,且潜移默化。其次创新要掌握方法,把握尺度,应与时俱进。桂西南民歌走进民族高校声乐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制定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大力贯彻落实,各方面积极联动配合,努力实现桂西南民歌的传承延续和时代发展,提高当代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JGA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