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创新发展
——浅谈民族打击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栏目:视点
作者:韩晓晨  来源:中国艺术报

  打击乐指通过打击的方式发音,并对发音加以一定的编排组合,形成较强韵律感的音乐种类与样式。我国民族打击乐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鼓、磬、钟等古老的打击乐器,形成至今有着4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传播与继承中,我国民族打击乐以宏伟不凡的气魄著称于世,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种类与形式。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与全球化快速推进,人们的思想与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国民族打击乐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就此提出3点经实践证明、对民族打击乐的传承与发展富有成效的方法。

  在学科建设中对民族打击乐进行系统传承

  我国民族打击乐历经几千年沧桑,在音乐艺人与戏曲艺人的口口传播中代代相传。当前,我国民族打击乐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支持,要想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发展就要鼓励更多专业演奏者参与其中,因此进行体系化、系统化的学科建设直接影响民族打击乐的持续传承,也是我国民族打击乐发展的根本。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打击乐作为一种独立乐种加入到大型民族乐队之中,音乐学院也开始设置民族打击乐学科,旨在培养专业的民族打击乐人才。在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中,专业院校的体系化学科教育在音乐传承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支撑起大学的优秀打击乐人才选拔培育、经验交流总结、引领教育发展,也肩负着培养核心传统音乐传承人的使命。

  学科建设是大学整体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学科建设在党的文艺方针引导下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一时期,许多民族音乐工作者为了建设新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科体系,不仅收集、整理了一批全国各地的民族打击乐曲,在创作方面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民族打击乐学科建设客观上也支持了全国各地新建立民族乐队与民族乐团,满足了当时民族音乐急速发展对传承人的需要。当时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后来成为中国民族打击乐学会会长的李真贵,曾受学校指派到广东各地进行民间音乐的采风行动,在采风过程中,他学习了当地的潮州锣鼓等民间音乐,对于演奏弦诗乐为主的小型吹打音乐有了独到的见解。采风学习结束后,他和同学们在母校举行了专场汇报音乐会,演出了《抛网捕鱼》《老虎磨牙》《百花园》等著名民间打击乐作品。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民族打击乐发展传承在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外出现了新的传承模式。此后,民族打击乐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进入我国音乐传承的高等教育院校,李真贵也成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首位民族打击乐专业毕业生。之后,上海音乐学院等十所专门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民族打击乐专业。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几十所音乐学院和部分艺术院校、二级音乐学院也相继创办了这一专业学科,并从各个打击乐团聘请专业演奏家担任民族打击乐专业的教学工作;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也随之不断完善,民族打击乐得到了迅速发展。当下,全国十余所音乐院校和众多艺术院校中的打击乐学科专业建设仍在不断完善,这些举措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打击乐文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大大促进了民族打击乐的传承与发展。

  在对外交流中推进中外打击乐系统融会贯通

  全球化进程加快以来,全球化既给民族打击乐带来了新鲜元素,同时也为其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作为一种本身就在国内借鉴自朝鲜族长鼓、维吾尔族手鼓、土家族打溜子等少数民族地区打击乐、充满包容特征的乐种,在对外开放中会更以平等自信的心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这是我国民族打击乐的必由之路。当前全球音乐交流与文化交融空前活跃,在此背景下,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打击乐,要坚持在保持传统独特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基础上,在打击乐的弹奏形式、相关技法、表演风格等方面积极借鉴西方音乐体系的相关有益经验,进一步丰富我国民族乐种的风格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这一诞生于华夏大地的打击乐形式与外来的诸多打击乐相互碰撞,借鉴其他地区打击乐的部分形式与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发展。一些民族打击乐队还陆续走出国门,出现在世界各大音乐厅的演奏舞台上。柏林世界打击乐艺术节、国际打击乐艺术节等,都出现了中国打击乐人的身影。在对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钹、架子鼓、三角铁、沙槌等西方打击乐器与演奏方法的借鉴中,国内的打击乐演奏家、作曲家们也创作出了《鸭子拌嘴》《秦王点兵》《城之魂》《水乐》等大量新打击乐作品。在演奏方式与演奏乐器上,当代演奏家将中西方音乐元素相互融合渗透,现今全国各大民族乐团都已将定音鼓、小军鼓、马林巴等西洋打击乐器运用于中国管弦乐团当中,在保持东方音乐韵律风格的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演奏效果。同时,国内音乐教育家也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探讨研究打击乐的发展方向、乐器的制作与改革等;当前音乐院校的民族打击乐专业课程设置上为结合世界打击乐发展趋势与教学经验,同时借鉴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发展经验,教学思路以传统打击乐为主,教学内容中会通中西打击乐,既有大鼓、排鼓、板鼓及锣类、镲类、梆板类民族传统乐器,又有少数民族乐器与西洋打击乐器,实现了着眼当下民族打击乐发展趋势的要求,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着我国民族打击乐的独特魅力。

  在融媒体环境下扩大民族打击乐的传播途径

  随着网络移动平台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融媒体趋势快速发展,不同形式的媒体之间开始相互融合,网络新媒体作为传统音乐传播媒介的效果也越来越突显。融媒体环境下的移动网络、自媒体平台在传播民族打击乐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上得到了明显提升。

  短视频平台、直播频道、社交网站等开放式的传播渠道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民族打击乐传播的方式和途径。随着融媒体系统的快速发展,媒体受众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其中不乏喜爱传统打击乐或对学习传统打击乐有兴趣的爱好者,这些网络新媒体为连接他们的学习需求与民族打击乐的传承传播需求搭建了新的平台;一些专业乐团与演奏家也利用新媒体广泛的传播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推广和教育宣传,提高民族打击乐的大众知名度并培养更多潜在的爱好者与传承人。例如,在抖音上搜索相关内容,会出现民族打击乐演奏家发布的本人演出视频、中法云端民族音乐会上的打击乐节目,以及《锣鼓经》《龙腾虎跃》《楚汉决战》《鸭子拌嘴》等民族打击乐曲目的练习、教学等视频;视频的发布者还可以与爱好者在评论区交流相关知识与经验,实现新媒体上的交互性传播,令网络上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民族打击乐的演奏者或传播者,这为民族打击乐的持续发展灌注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民族打击乐的活态传播。总之,以这些新媒体平台为起点优化传统音乐的传播机制,借助新技术、新平台的力量,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令民族打击乐得到广泛宣传,对于在群众中扩大打击乐的影响力、为我国民族打击乐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大有裨益。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