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鲁迅,再创经典
作者:季国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创作的戏曲剧目,最早有越剧《祥林嫂》,其后许多地方剧种都有改编。中国评剧院早年就创作有评剧《祥林嫂》,由新凤霞、李忆兰等前辈艺术家领衔主演,已经成为评剧的经典保留剧目,常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值此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评剧院并没有简单复排已有旧版,而是重新创排新版,是需要几分胆识和智慧的。在他们看来,评剧经典剧目和流派艺术不仅要传承好,还要发展好,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新版还专门安排了不同流派的两组演员,既有新派传人王丽京领衔主演,也有李派传人张琪领衔主演,充分体现了中国评剧院流派纷呈、后继有人的雄厚实力。

  新版评剧《祝福》首演成功,已颇获观众好评。回归鲁迅,再创经典,是新版评剧的一大亮点。从鲁迅小说原著《祝福》,到越剧、评剧、淮剧等剧种改编为《祥林嫂》,再到新版评剧回归《祝福》,从剧目名称的变化,就能看到不同时代的主创者创作思路的差异和各自的艺术追求。新版评剧《祝福》编剧王新纪说:“此次改编,力求回归到鲁迅的原著,鲁迅先生从启蒙出发,着重写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对人精神的摧残、毁灭,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物设定和情节上有所设计、增减,不再着重表现祥林嫂命运的不幸,而是能有所回归、改变。”为此,编剧去掉了祥林嫂临终前的大段唱,而把“砍门槛”一段唱作为中心唱段。以上设计,力求争取创造新的情节点。我能理解编剧创作的初衷,在新版《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仍然是全剧的主线,而剧作家创造了人物命运的新的情节点,则更为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愚昧思想对女性精神的残害和毁灭。只有冲破封建制度和愚昧思想的牢笼,才能实现妇女的解放,从而彰显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早期思想文化启蒙者唤醒民众的意义和价值。

  新版评剧《祝福》的二度呈现,比起旧版评剧《祥林嫂》,可谓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导演安凤英、韩剑光既重视传承和表现浓郁的评剧风格、流派韵味,又着力构建具有现代意韵和象征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舞台意象。导演以版画式黑白风格为基调的写意舞美风格,象征着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为该剧营造了冷峻压抑的舞台空间。祥林嫂置身其中,上演了一出时运多舛、难以挣脱的人生悲剧。导演擅长剧情节奏和舞台气氛的准确把握和渲染,用导演的话说,该剧一切舞台调度,都是“透过鲁迅先生笔下的《祝福》”,凭借评剧的艺术魅力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形象地再现了“一个怎样的祥林嫂和一群怎样的人,透过一幅幅刻画清晰的版画,在黑白明暗间又将走出怎样的戏中人”。回望历史,探寻本真,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生无希望、死如蝼蚁的祥林嫂,是她所生存的吃人的专制社会和封建礼教杀人于无形,是评剧艺术那凄美哀婉、如诉如泣的悲情苦韵,令人扼腕,发人深思。全剧简约写意,转场灵活,也给演员留下了充分的表演空间。

  新版《祝福》是一出颇富流派特点的好戏。剧院一批中青年演员倾情演出,无论是祥林嫂的扮演者,还是贺老六、贺老大、鲁四老爷等角色,都满台生辉、表演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饰演祥林嫂的王丽京是评剧艺术家谷文月的学生、新派再传弟子。她从艺多年,新派名剧《花为媒》《刘巧儿》《杨三姐告状》等都是拿手好戏,是新派艺术出色的传承人。此次主演新版《祝福》,王丽京不只是首次担纲主演原创大戏,而且在塑造新版祥林嫂的形象时,既要传承好新派风格,更要有新的发展和创造。其实,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勇于创新,正是新派艺术的精髓。新版《祝福》中,作曲家为祥林嫂设计了大段精彩的新编唱腔,王丽京在声腔的处理上并没有一味追求新派的俏丽清新,而是从人物命运出发,将流派的技巧融入到人物形象的创造之中,艺术地再现了祥林嫂饱经沧桑、凄惨痛苦的悲剧命运。新派艺术被赋予了悲苦人生,韵味也更为凄美悲怆。新版评剧《祝福》对于评剧流派艺术的传承发展是有积极贡献的,该剧也必将成为王丽京评剧生涯中重要的代表作。

  (作者系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