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火炬,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进!
——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的一点体会
栏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作者:冯双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发布了。我们悉心聆听,心潮澎湃,感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惊天伟业,感受到伟大时代泊泊冲荡的历史动力,震撼于报告中耀目的思想站位。

  历史性变革中蓬勃兴旺的中国文艺发展势头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上述历史论断,在中国当代文艺发展历程中得到鲜明印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如春风吹拂了中华大地,如春雨催生了文艺百花盛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治国理政的全局性高度,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求文学艺术家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告诫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强调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他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要求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并强调,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光辉照耀和英明领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当代文艺工作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愿景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火热实践,倾情服务人民,倾心创作精品;各个艺术门类奏响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方兴未艾,热情讴歌建党百年无数英雄人物和突出事迹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顽强奋斗、战胜国内外各种挑战与困难的故事和当代英雄业绩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颂和彰显;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围着市场打转转的文艺创作不良倾向得到了根本性扭转,中国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崇高理想和英雄气概被高歌赞扬;失德丧艺之人受到谴责和抵制,崇德尚艺之道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举办的一系列重大活动中,文艺工作者都积极呈现敢担重任、勇挑大梁、不计名利、夙夜奔忙的姿态,用昂扬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发挥了文艺应有的作用。例如,为纪念建党100周年而创作演出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有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整场演出设4个篇章,浓缩百年建党的光辉历程;现场设立了5块总面积达7500平方米的、堪称世界最大的巨型LED屏幕映衬,来自18个省(区、市)和解放军的100个单位的参演人员共8000多人,奋战111天,倾情奉献;演出涉及27489套服装、61000件道具;演出当晚,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2万名观众一起观看演出,7月1日当晚直播及相关报道触达观众6.76亿人次;随后的跨媒体宣传中总触达人次为10.69亿次,云听客户端总播放量1.04亿次,相关短视频总播放量1亿次!这些数字的背后,饱含着各个艺术门类全体参演者的呕心沥血,呈现了他们战酷暑、迎挑战、完成党和国家交办重大任务的决心和壮举;他们的背后,则是全国文艺工作者一心向党的历史潮流和意志。近年来,文艺工作者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服务中,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努力奋进,成果丰硕,为人民提供着丰富精神食粮,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当前,中国文艺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精品迭出,人民点赞。中国文艺必须勇攀高峰、崛起于世界文化天地之间的目标,正在化作千万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上述文艺界所发生的整体性、全局性的变革,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巨变,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整个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历史飞跃,符合党心,顺应民心,导引文心,振奋艺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引了正确的文艺方向

  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回顾了党的伟大历程,深刻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决不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文艺领域关系到文艺发展大方向,归结为一句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文艺工作者,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就决定了文艺工作者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为人民服务中找到行为坐标,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中实现价值追求。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深入而明晰地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进程证明,只有传递人民好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完成党的重托,为人民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也才能获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近年来获得社会广泛好评的舞剧作品,如有口皆碑的《永不消逝的电波》,3年时间在23个省、市、自治区35座城市的46家剧院演出328场。有一位非常年轻的观众在微博上留言:“人世间,逝去的可以是年华,逝去的可以是眼睛和肢体,逝去的更可以是无价的生命。但有的东西永不消逝,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在灵魂的冲击中共鸣,是爱,是理想,是坚定不移的信念!”还有动人心弦的《草原英雄小姐妹》、赞颂时代的《天路》、震撼剧场的《骑兵》、回味无穷的《朱自清》、惊艳问世的《只此青绿》等等,以及小型作品中赞美烈士之妻崇高情操的《雨花石的等待》、歌颂草原母亲博大胸怀和无私精神的《国家的孩子》等等,无一不是在塑造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抒发至纯至洁的人类高尚情怀上功夫用足、创意满满,从而发挥出凝聚全社会人心的艺术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时刻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时代生活的大地土壤上寻找文艺工作的生命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深扎”成为一个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文艺工作路径,也让“深扎”者得到了文艺精品创作的无穷动力,收获丰厚。仅以舞蹈艺术为例,在中国文联、中国舞协组织的“深扎”活动中,从雪域高原深扎采风中我们收获了清新喷香的《青稞》和古韵悠悠的《梦宣》,在茫茫草原生活里诞生了丰满别致的《独树》和情深谊长的《老雁》,广西的大榕树滋养了刻满岁月之痕的《年轮》,西北的甘肃扶贫工作凝聚成感人至深的《第一书记》,伟大的抗疫胜利带来了盛开红花的《春会来》。人们相信,经过人民生活沃土滋养过的优秀作品,一定能够穿越时空和地域限制,成为永不褪色的艺术精品。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时刻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时代立德,为人民立言,为民族立功。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广受好评的优秀文艺作品,无不在传统与时代的融合方面具有巨大创新力量,打上了鲜明的新时代烙印。河南卫视从《唐宫夜宴》开始,将河南各地博物馆和山水文化与舞蹈相结合,用现代影视艺术的理念,创造了系列“奇妙游”的舞蹈视频,仅2021河南春晚就达到了60亿的浏览量,随后经过元宵奇妙夜、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一系列奇妙游,总浏览量近300亿,人们纷纷感叹古老中华传统文化惊人“出圈”。这些影视舞蹈甚至感动了外国网友,令他们感叹“中国五千年文化让这次演出非同寻常地优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为《洛神水赋》点赞,并评论称:“难以置信的美丽!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中获奖的《大河三彩》,透过大河之泥经百遍淘冶、千遍出神的过程,直指况味人生哲理,引人深思;而参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的优秀作品《雨形》,把朝鲜族舞蹈的节奏魅力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让人在舞蹈之美里感悟老子哲学理念中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

  我们要更深入地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的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为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文艺工作者要以十九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任务为己任,高举精神火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勇攀文艺高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历史贡献。

(作者系中国舞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