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等走进广东潮州李淑英潮绣工作室
在广东潮州市抽纱公司,4万多册档案、画稿令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惊叹不已。他说,像潮州抽纱这种文化遗产保留这么完整,拥有如此翔实、深厚、大规模的海量档案,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一笔地方历史文化的财富,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保护。”
10月24日至31日,冯骥才来到广东,先后赴顺德、潮州、汕头等地调研民间文艺,考察古村落、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工作。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吴华钦,中国民协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主席李丽娜等一同调研。
在顺德,大家参观了和艺术馆、香云纱博物馆、清晖园、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冯骥才对香云纱这种世界罕见的纯天然植物染色丝绸织物和广绣的精美表示赞叹,希望当地企业做好香云纱、广绣的传承和发展。
在潮州,大家考察了龙湖古寨、从熙公祠、许驸马府、己略黄公祠、开元寺,走进卢芝高嵌瓷博物馆、大吴泥塑博物馆和吴光让工作室、杨坚平潮州传统工艺博物馆、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李淑英潮绣工作室、潮州抽纱公司、谢金英潮彩工作室、辜柳希木雕精品馆调研民间工艺,还饶有兴致地逛古城、访民居、听潮剧、品工夫茶。
在潮州抽纱公司,档案室设在五楼,工作人员考虑到冯骥才的年龄不便爬楼,只拿了一两份档案在一楼请他观看。冯骥才看后非常震惊,主动提出要上五楼看档案。潮州抽纱是潮州传统刺绣融合西方刺绣抽通工种而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技艺。潮州抽纱公司是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在企业改革和变迁中,抽纱公司留守人员一直坚守和看护着公司从上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珍贵档案,包括各门类抽纱设计原稿、彩色花稿、玻璃纸稿、布板画稿、材料工具、工区生产计划、调度分配流程、进出仓库货单等完整技术与生产档案达4万多份,是上世纪潮州抽纱生产的纪实全记录档案。抽纱是20世纪初由西洋传教士引进中国,又在潮州地区得到大规模发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潮州曾出现从城市到农村家家有绣娘的奇观,抽纱产品成为国家创汇的重要产业,出口到欧美各地。这套珍贵档案是抽纱产品作为“一带一路”物产的历史见证,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和文化记忆遗产。目前档案保存环境亟待提升改善。看过这些档案,冯骥才表示,他将竭力推动此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促进保护政策的落实。
潮州之行,冯骥才感叹,这里文化土壤丰沃,文化遗产密集,要竭尽全力保护好原生态的文化遗存,全面摸清现状与分布状况,梳理文化遗产清单,做好有效保护的详细规划。他希望潮州有更大的博物馆来承载民间的艺术,创作具有民间文化代表性的城市标识。
在汕头,大家参观了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侨批文物馆、小公园开埠区、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调研前美村、陈慈黉故居、永兴里潮汕古建筑民艺馆,观看了潮汕麒麟舞、童谣、剪纸等民间艺术。冯骥才说到,汕头文化是当地浓郁的民间文化和华侨文化相结合的缩影,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侨批展现了海外华侨对故乡深挚的情感,对生活的进取、感恩,这不仅是一种文化财富,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当地古建筑营造技艺是对古村落另一种形式的保护和传承,目前来说,全国只有潮汕地区能够这样做,折射出该地区雄厚的民资、民力,以及民众对故土、家乡文化的热爱。”
冯骥才充分肯定了潮州和汕头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对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此行参观的潮州龙湖古寨、汕头澄海前美村均为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8年认定的第一批“广东省古村落”和2012年评选的“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冯骥才说:“中国的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海外华侨华人乡愁的载体。”在谈及如何保护开发古村落时,冯骥才提出要注重科学保护,请专家把脉,珍惜古村中的民居、祠堂所呈现的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民间艺术,要找到居民生活、商业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平衡点,房屋的修缮、环境的治理不能过度商业化,要保持其自然原味,在做好研究与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
冯骥才强调,民间艺术是生活的艺术,是老百姓自己创造的文化,老百姓创造的文化具有情感性,一代代通过口传身授传递民间文化薪火的传承人,是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根本。在这次调研中,冯骥才看到很多民间艺术,也看到很多艺人,他们那种不计较功利、不过分市场化地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令他感动。冯骥才表示,民间文艺家协会要做好引领,增强民众的文化主人公意识,形成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遗产的合力。他鼓励广东民间文艺工作者将“书桌搬到田野” ,用先进科学的方式记录民间艺术,做好岭南文化遗产清单和档案,这不只是为了今天,更要为了明天,留之后代,让中华大地各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传续下去。
栏目合办:中国艺术报社 广东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