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造之力创新之为推进温州文艺高质量发展
栏目:新气象
作者:杨明明 曹凌云  来源:中国艺术报

  温州文艺创作源远流长,文艺人才辈出,素有“歌舞之乡”“书法大市”“南戏故里”“百工之乡”的美称。至2021年上半年,温州市文联业务主管下的15个市级文艺家协会,共有7151名会员,其中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811名,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2532名。从近几年的会员发展来看,温州的文艺人才队伍人数呈上升趋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温州市文联从2016年1月开始,相继成立了市级电影家协会、网络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温州12个县(市、区)文联有县级文艺家协会会员14550名。面对温州文艺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温州市文联不断创新载体,强化制度建设,积极为文艺人才搭建平台,为推进艺术生产繁荣发展注入活力。

  实景剧《古楼四方听南戏》获2020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2020浙江最受欢迎原创演艺节目”奖项

  以“五朵云”为特色坚持“数字化改革”

  互联网新技术新运用带来了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新时代的文艺之路怎么走》一文中强调,“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文联工作发展的‘最大增量’”。温州市文联抓住“数字化改革”的机遇,乘势而为,努力打造以“五朵云”为特色的“文艺指纹浙里创”项目,通过云创、云展、云课、云播、云维权等智能化功能,实现文艺家、文艺作品与爱好者、未来文艺社区的精准对接,将文艺人才、精品、培训、点播、展览、志愿者活动、维权等各类资源高效盘活,让温州文艺名家进行网上教学、讲座、问答,广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艺爱好。今年上半年,温州市文联就利用“微云推送展演”平台,展示1255名文艺家创作的文艺精品2387件(场、篇),点击量超千万,提升了一批文艺家的社会知名度;摄制《瓯越之华艺心向党》系列微纪录片,以文联自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推送,推出近百名文艺家,集中展示他们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的创作故事和艺术人生,每集微纪录片都有很高的点击量;实现文联工作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坚持全产业链建设团结引领新文艺工作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界以一技(艺)之长自谋生存创业之路的人越来越多,文艺个体创作经营者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如在网络文学方面,温州作家蒋胜男的小说《芈月传》《燕云台》改编成的电视剧在全国热播,侧侧轻寒的《簪中录》累计销售逾100万册;如在民间工艺人才方面,温州石雕、瓯塑、瓯绣、细纹刻纸、黄岩木雕、发绣等百花齐放,11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3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都是文艺个体创作经营者;如在影视创作方面,微电影领域聚集了一批青年人才,亚洲国际青年微电影展永久落户温州。但同时,温州文艺工作的环境、氛围、激励措施等与大城市相比相差较大,造成文艺人才的流失,如歌唱家白雪,舞蹈家黄豆豆、山翀都是从温州走出去的;昆剧演员由腾腾,网络作家苏小暖、芙子,剧作家施小琴,都是温州培育起来的文艺人才,却没能留在温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温州市文联加强文艺全产业链建设,积极筹建温州市新文艺工作者协会。温州市文联为了扶持新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新秀,从2018年开始,制定并实施《温州市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办法》,每年扶持一批文艺精品项目。4年来,共扶持107位文艺工作者的44个项目,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魔术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个人创作项目最多给予30万元扶持资金。温州市文艺人才“新峰计划”于2020年11月启动,并举办首期培训班,首批38名导师结对35名青年人才,其中不少是新文艺工作者。通过名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强优秀人才培养和创作群体培育,积极发掘青年文艺家的创作潜力,培养造就了一批德艺双馨的青年文艺家。今年再推出第二批15名青年人才。许多导师通过制作课件、编写教材、批改作业等工作,帮助结对的青年人才成长。通过这些政策与手段,让新文艺工作者安心在温州工作、创作、生活。

  舞蹈《走近蓝夹缬》获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舞蹈类优秀创作奖、表演一等奖

  提倡“一县一品”找准定位有所作为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宣传、规划等部门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工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人、财、物”方面对文艺工作、文联领域进行倾斜。由于地理、历史、人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原因,温州各县(市、区)文联面临的情况不同,对于“人、财、物”相对缺乏的县(市、区)来说,温州提倡文艺工作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抓重点、破难点,找准自己的文艺品牌,注重地域文化人才培养,形成“一县一品”的文艺创作格局。如洞头区文联从面上看各方面条件比较困难,但他们从点上予以突破,立足海岛洞头的地理人文环境特色——礁石、滩涂、气候(台风)、民俗民居,进行摄影创作和渔民画创作,走出自己的新天地。洞头的渔民画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批出自青年老师、海岛渔民的渔民画画家在各大美术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浙江省有一定的影响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岛文化。又如,文成县文联实施刘基(刘伯温)文化“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子,组织文艺工作者搜集刘基的生平事迹、手迹等史料,加强理论研讨,促使《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并邀请著名学者、明史专家毛佩琦来文作刘基文化专题讲座。同时,积极举办“刘伯温诗歌奖”大赛和“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刘伯温成为文成县的一张文化金名片。另外,瓯海区和龙湾区的地域文化、泰顺县和永嘉县的旅游文化品牌,都可以注入更多的文艺元素,形成“一县一品”。如果全市每个县(市、区)都能形成一两项特色工作,全市就会出现一批亮点,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大力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和文联工作改革创新》一文中强调,“文艺要吹响新时代前进的号角,要反映新时代风貌,要引领新时代风气,就要求我们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眼界、格局和气度必须和新时代相匹配”,因此,加强新形势下温州文艺人才发展、推进新时代文艺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艺工作者队伍,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探索和勇于实践。

  (作者杨明明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温州市文联主席;曹凌云系温州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